有個讀者評論:《我的前半生》這電視劇也就講在上海發生的故事,要是在北方城市,第一集凌玲就被羅子君打死了,或者叫上姊妹們約凌玲喝酒,喝到胃出血,中風……
可見觀眾對羅子君報以極大的同情,對凌齡報以滿腹的仇恨。
當然,她的可惡,絕不僅僅因為她是小三,是小三身上那些恬不知恥的品行才真正讓人群起而攻之。
甚至有人罵凌齡的扮演者吳越。長期以來,作為反面人物的演員真的出力不討好,不過也有演員,就是因為演反面人物遭人臭罵后順勢走紅了。
據說吳越為此關閉了微博,她很害怕觀眾的嘴巴。她也客觀地表達自己對演員這個角色的理解:凌齡是個富有標簽的很臉譜化的人物,她有她說話的權利,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她也有為了自己的兒子的幸福拼命站直身子的權利,她極力想抓住陳俊生的心,生怕幸福落空,她太想有個穩定的家了。
她的所作所為是大部分上位的小三所存在的,自然她的一切言行舉止符合人物形象的需要,也是優秀劇情的需要,只不過她的身份不光彩。
的確她不美麗,比不上羅子君的干練漂亮。她要與羅子君奪愛,靠的不是容貌,用吳越自己的話說:靠的是懂事,會說話。
的確在劇中,每一次與陳俊生發生意見上的沖突時,凌齡語氣總是低緩溫柔,商量的口吻,每次都讓陳俊生發不起脾氣來。盡管她有自己的小心機,但語言上總顯示出懂事和善解人意。這一點可能是女人抓住男人心的法寶吧!
吳越說,我就演好凌齡懂事就好,前期善良賢淑,后期工于心計較為復雜。心態發生了變化,行為有點不可思議,令人不能接受。
作為反面人物,演員在扮演時的確不好演,內心的掙扎很強烈。吳越開始也不想演這個角色,但是這是角色的需要,況且當時導演給她講,這個角色形象不是觀眾辨別出來的那么可恨。可是電視播放到現在,已經堵不住觀眾的嘴巴了,憤怒之聲像潮水般涌來,吳越有點束手無策。
我們應該正確看待影視劇中那些所謂的可恨的,卑鄙齷齪的人物形象。可以痛斥劇中的人物,表達你的看法,但不能連演員也罵了,或者討厭了。這對于一個敬業的演員來說不公平,我們應該肯定演員表演絕對的棒,不然你怎么能恨人家呢?
正面人物的形象都是有許許多多反面人物反襯的,紅花需要綠葉陪襯才對。
凌齡這個人物,吳越演的非常好。開始的溫柔賢淑,懂事質樸,遇事總能開導俊生,能忍氣吞聲,一副不與世人爭的臉孔,對陳俊生的兒子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到后來心機重重,對陳俊生的兒子另眼相看,計較給羅子君撫養費問題,設計飯局置于羅子君難看等等,背后說羅子君壞話等等。我老是厭惡她之極。
可以肯定,凌玲選擇陳俊生,絕不可能是真愛,而是想找一張長期飯票來保障自己和兒子以后的生活。以假溫柔奪愛,然后步步暴露心機,當現實不符合她的預期欲望時,她會使出各種手段打擊報復,毫厘必爭,不讓分寸!
這一反面角色也讓人們真切明白到:離異,對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對于很大很大一部分父母來說,兒女在父母心中的位置是相當重要的,既然能夠接受他,為何不嘗試著用真誠的心去愛屋及烏善待他的孩子呢,或許就單憑這一點,他倆也很難幸福到一塊。說的更難聽一點就是,凡是用虛偽的行為來表現愛,最終真的會什么都得不到。不過上位的小三習慣于與虛偽,假溫柔,假眼淚,心計并存。
凌玲給了人們警示:虛偽的面具終究會被眾人撤掉的。損人未必最終利己,任何事情動機單純一些,情感生活中真誠灑脫一些,不要因為工于心計而丟了更廣闊的天地。
既然當了人家后媽就應當做好準備迎接許多委屈和艱難,少點心計私心,多一點大度胸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