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檀迦利》的103首詩中,有一個孤獨、帶有理想主義和貴族氣質的泰戈爾,也有一個親切的泰戈爾。在充滿靈性、動蕩不安的印度,他的生命體驗與心靈獨白,時隔一個世紀,日久彌新。當今中國人物質生活極為豐富,然而,許多人卻并不幸福,不知道內心痛苦的根源何在。
讀泰戈爾的詩感到暖心,更能帶給我們前進的動力。更讓人感受到美好心靈的釋放,沉浸在詩意的世界,內心得到無盡的升華。詩就像美麗的音樂韻律,讓所有人感到快樂。
①
當我的心冷酷干枯時,請為我降下慈悲的甘霖。
當生命失去恩寵時,請帶給我激越的歌。
當無頭序的瑣事在四周喧鬧,使我與上界隔絕時,我沉默的主,請帶給我安寧與歇息。
②
日復一日,沒有雨降到我干旱的心,我的上主。天邊赤裸得可怕——沒有一絲柔云遮蔽,沒有一絲涼雨遙遠的影蹤。
如果你愿意,請降下憤怒的暴雨,帶著死亡的黑暗,以閃電之鞭震懾諸天吧。
但請召回,我的主,召回這四處彌漫、沉默的炎熱吧,它死寂、鋒利又殘忍,用恐怖的絕望焚燒人心。
讓慈云從天低垂而下,像父親發怒那天,母親含淚的目光。
③
清早傳來密語說,我們要去泛舟,只有你和我,世上絕無人知道我們這無目的、無終點的遠游。在那無邊的大海上,在你靜聽的微笑中,我的歌曲激越,成為美妙旋律,像海浪般自由,不受任何字句的束縛。
那時刻還未到?還有活要干?看吧,暮色已籠罩海岸,光明正在消隱,海鳥正群飛歸巢。
誰知道何時鎖鏈會脫落,船兒會像落日的余暉消失在黑夜中?
“啊,詩人,黃昏漸近;你的頭發在花白了。
“在你孤寂的冥想中,你可聽到來世的消息?”
4.
“是黃昏了,”詩人說,“而我正在諦聽,也許村子里有人呼喚,雖然天色已經晚了。
“我留神年輕而失散的心是否已經相聚,兩對渴慕的眼睛是否在祈求音樂來打破他們的沉默,替他們訴說衷情。
“如果我坐在人生的海岸上,竟冥想死亡與來世,那么,有誰來編制他們的熱情的歌呢?
“早升的黃昏星消失了。
“火葬堆的火光在寂靜的河畔慢慢地熄滅了。
“在殘月的光華下,豺狼從荒屋的院子里齊聲嗥叫。
“如果有什么流浪者,離家來到這兒,通宵無眠,低頭聽黑暗的喃喃自語;如果我關上大門,竟想擺脫塵世的羈絆,那么,有誰來把人生的秘密悄悄地送進他的耳朵呢?
“我的頭發在花白了,那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我永遠跟村子里最年輕的人一樣年輕,跟最年邁的人一樣年邁。
“有的人微笑,甜蜜而且單純;有的人眼睛里閃爍著狡黠的目光。
“有的人大白天日里淚如泉涌;有的人黑夜里掩泣垂淚。
“他們大家都需要我,我無暇思索來世。
“我跟每一個人是同年的,如果我的頭發花白了,那又有什么關系呢?”
(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
1861年5月7日,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于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4至1911年擔任梵社秘書,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