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為什么反對功利主義?

荷花

侄兒問:追求幸福生活,是人的天性,功利傾向難免,也是合理的。對此,伯父能不能說說王陽明的看法?

伯父答:“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那是正常的。如果取之無道,不守常規,私欲膨脹,什么害人的事都敢干,那么,功利傾向便會變質為功利主義,而功利主義是良知的大敵,陽明當然要強力反對。

請看,白話王陽明《傳習錄.答顧東橋書》片段:

“距離圣學時代太遙遠,霸術的廣泛流傳,已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即便是賢惠之人,也不免深受霸術的影響。

“如此沸沸揚揚,競相在天下爭斗打鬧,不知有多少人?!面對萬徑千蹊,人們無所適從。世上的學者,如同走進了百戲同演的劇場,處處都是嬉戲跳躍、競技斗巧、爭妍獻笑之人,觀者瞻前顧后,應接不暇,致使耳聾眼昏,神情恍惚,成天在那里胡亂轉悠,樂不知返。

“圣人的學問,越來越晦暗;功利的習氣,越來越嚴重。期間,雖也有人推崇佛、老,但佛、老的觀點,始終不能消除人們的功利之心。雖也有人曾主張綜合群儒的主張,但群儒的主張,最終也不能破解人們的功利之見。功利的毒汁,已深深地滲透到人的心底骨髓,積習成性,時至今日已達幾千年之久。世人在知識上,彼此炫耀;在權勢上,彼此傾軋;在利益上,彼此爭奪;在技能上,彼此攀比;在聲譽上,彼此競取……

“士者此生,以學為志,不也是太勞累、太拘泥、太艱難了嗎?唉,真可悲??!有幸的是,人心中的天理,始終不會泯滅覆沒;良知的光明,萬古如一日?,F在,傾聽了我所講的‘拔本塞源’的主張,您一定會惻然而悲,戚然而痛,拍案而起,如決口的河水,一瀉千里,勢不可擋!若非豪俠之士,自覺勇敢地奮起,我還能夠對誰寄予厚望呢?”

看了王陽明對明代中期社會現象的描述,再比較一下物欲橫流的當今社會,有幾分相似?簡直是入木三分!他講了功利習氣(即功利主義)的表現和危害,又指出原因在于霸術(即中央集權專制)影響太久,又講人心中的天理、良知還在,不必悲觀,并提出了殷切期望。

王陽明的話,值得我們當今世上每一個人,特別是當權者深思!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