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手記|愛的爭奪戰之尾聲:改變自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昨天晚上是小A的第五次心理咨詢。

我看到小A時,他正在操場上快活的踢球。他爸爸說,“小A念叨了好幾次,說俞老師怎么還沒來呢。”從好奇到抗拒再到喜歡,短短的五次里經歷的變化就是孩子的成長,我喜歡。

我們順利的進入意象,先查看了一下他的整體的心理狀態,沒有什么問題,于是就進入這一次的主題:調整他對作業的抗拒情緒。

小A看到的數學作業本是橙色的,語文作業本是紫色的,科學作業本是黃色的,只不過摸去都有點粗糙,大小同A4紙,厚度大約50頁,作業本都是新的。作業本有點粗糙,表明小A對作業有點抗拒,但并不是很嚴重。比粗糙再嚴重一點的,是作業本皺巴巴,很破舊。經過調整,小A的作業本變得光滑了,小A對作業的態度有了明顯的改變。小孩子的生命驅力是非常強大的,孩子越小,讓他向好的方向改變就越容易。

調整了小A對作業的態度后,接下來就是要調整他對做作業的態度。

我讓他想象,坐在作業本前面的小主人是什么樣子的呢?阻抗開始出現了,他說看不到這個小主人。這也是預料之中的,如果都很順利的話,就不會存在作業拖拉,不肯寫的問題了。成功削除阻抗后,小A看到了作業的小主人是十來歲的小男孩,比較瘦,穿著干凈整潔的衣服。

看到小主人后,對寫作業抗拒的情緒雖有消弱但依然存在,當問到小主人會及時來寫作業嗎?小A說:“小主人出門旅游了。”問他,能回來嗎?小A說,“不能,因為火車票已經定好了,是三天以后的。”我又問他,讓作業本長翅膀,飛到到小主人身邊,可以嗎?小A說:“可以的”……接下來就順利的接納了寫作業,然后小A表示作業寫完心理很輕松,很舒服。我問小A:“如何把寫完作業這份輕松、舒服的感覺保存在身體里的某一個部位,你會把它放在哪里呢?”小A說:“我把它放在心里。”

做完后,爸爸和我交流,說小A這幾周在家里明顯開朗很多了,和二姐兩個人吵嘴的情況也少去很多。雖然只給二姐做了一次意象,但那次“全家福”的意象對二姐有極大的觸動,對她的改變極大,她改變了,小A也改變了,兩人的關系轉好是很自然的事。

在用意象對話作咨詢的過程中,我也發現,意象對話作為中國本土發明的心理咨詢技術,還有很多不足。太多太多問題,意象對話沒有給出解決方案。畢竟這門技術在中國誕生才短短二十幾年,有的著述不過寥寥數本。在使用的過程中,我不斷結合認知療法、NLP等技術,創新出新的技術,這樣才能更好的面對不同的來訪者。這種不完善,說明了這門技術強大的生命力,也是我等運用這門技術人的機遇與幸運。

關于小A做作業不情愿,不主動,“像幫父母做一樣”,我也和小A媽媽作了溝通,心理技術雖然強大,但也不是萬能的,也不是神丹妙藥,形成孩子某種情緒、情結,主要是家庭環境因素造成的,如果家庭環境因素不改變,單靠心理咨詢師的努力也是很蒼白的。家庭環境的因素,主要就是親子之間的溝通環境,所以為了孩子,我們要努力改變自己,改變自己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改變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放下手機、離開電視,拿起書本,拿起筆;改變自己和孩子的溝通方式,放棄指責、打罵式教育,那用什么溝通方式?咦,你看了我這么多文章,還不知道我說的肯定是《意象溝通法》嗎?打個廣告,《意象溝通法》是本人原創的,最簡單最有效的親子溝通方法。不知道的,請看我相關的文章。:D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