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與#漫步青春#征文活動,作者:顧全,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活慢一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顧全
在現代這個快節奏時代之中,人人都在趕時間,趕進度。好像大家永遠都有說不完的話,做不完的事情,還有永遠都走不完的路。就連我們靜宜的大學校園也同樣是如此,大家好像也永遠都是一副比較焦急的神情,忙著上課,忙著去看書,忙著去教室占座位,即便是窩在宿舍打游戲看劇的也在忙著刷忙著看,好似這個世界就沒有一個人是安安靜靜的看著天上的云,端著一杯茶水愜意的坐在一片草地上看風景的。或許以前有過但現在應該是越來越少了,大家都忙少年忙學習,青年忙工作,中年忙生兒育女,就連老年也要忙著找墓地的占廣場舞的場地。
“為什么我總是時間不夠用?”今天我們常被這個問題困擾,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我們抱怨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又好像永遠都做不完。“沒有時間”成了口頭禪,有時候是借口,有時候更是實情。正如歷史學家帕金森提出的帕金森第一定律:工作會自動膨脹,直至占滿所有可用的時間。現代社會就像一架高速運轉的機器,每個人都在其中扮演著某種角色。機器越轉越快,人就被推著一直往前跑,疲于奔命。同時,人的消費欲望被無孔不入的廣告和形形色色的營銷手法拉動著,人們變得無法滿足于已經擁有的東西,而是不斷地想要更多。如此一推和一拉之下,人就會陷入欲望的泥潭,反反復復地折騰,過了許久之后回頭一看,人生就這么過去了。
誠然生活永遠都是不停的前進與上升的,每當我們做完某一階段的事之后,下一階段的事情便會接踵而來,所以無論什么時候我們好像都有自己必須要做的事情和必須做這些事情的理由和借口,但“快”,就一定是最好的嗎?這點我不敢茍同.俗話說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慢并非是差也,慢也有其誘人的地方,我們欣賞沿途的風景得慢走,品味一篇佳作得細品,吃飯要香得細嚼慢咽。享受生活慢一點,在如今這個高速運轉的時代,慢雖然是一種奢侈,但同時更應該是我們掌控自己生活節奏的重要能力。我們需要有意識的適時地踩踩剎車。比如每天早晨20分鐘的慢跑,體會氣息在口鼻胸腹的涌動,午后,聽一段音樂,晚餐仔細地咀嚼,感受芹菜的脆嫩,西紅柿的多汁,保持對生活的敏感,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
生活,過慢一點,不要急著讓秋天過去,等葉子慢慢變黃,不要急著讓月亮過去,等它漸漸升起,不要急著說再見,再多一刻,再多看一眼那種眷戀。生活,過慢一點,泡壺茶,輕輕地拿起茶杯,靜思遙遠的海,或者是一個千山萬水之外的小鎮,那里有你走過的一段路,或者是你曾經遇到過的一個眼神。慢慢感受你腳下的路,它們都是多么的厚實而堅固,慢慢感受你眼睛里的美,它們是多么的豐富而多彩,慢慢感受一朵花或一棵草,原來生命是那么溫柔而美妙,把生活過慢一點,讓自己感動。幸福是一種感覺,不依賴懾人的權勢,不依賴過人的財富,不依賴超人的才華,依賴的是一顆平常心,就有圓融豐滿的喜悅常相伴隨。幸福似穿鞋松緊自明,幸福如喝水冷暖自知,如果說快樂是生理的,那么幸福是精神的,幸福就是用生活的苦澀,釀造人生的甜酒。
但慢并不是將每件事都拖得如蝸牛般緩慢,而是希望活在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它是一種平衡,該快則快、能慢則慢,盡量以音樂家所謂的正確的速度來生活。如今,諸多城市人到鄉下去購房,向往田園風光和農村清新潔凈的空氣,追尋前輩慢節奏、恬淡的生活方式。這是一種回歸自然的傾向,也是追尋“慢生活”的一種方式,更是珍視健康、享受生活的表現。中國在30多年中走過了別的發達國家數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這是不是也意味著我們也承受著數百年被壓縮了的焦慮?若果真如此,“慢”對于今天的中國人就更有了特別的意義。
其實,快與慢,只在于你的選擇.生活中的事情誰也說不準,當快則快,該慢則慢.我們不可一味追求速度,卻也不可以一味地散慢拖拉!我們應當擁有一個有快亦有慢,快慢適度的人生,那才是一個完美的人生。
經濟管理學院
2016級物流管理
顧全
16110406060
18288672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