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19日開始,報名了一個英語在線學習班,一年期。想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說實在的自己英語水平本來不高,加上不用,已經退化的不成樣子了。所以決心再學一次,再學一次,說明已經不是我第一次做這種嘗試了。嘗試了很多次,但是最后的效果很不好。半途而廢。然后這次,我卻異常的認真了。到昨天也就是9月12日。我從level1到了level2,雖然這很簡單,但是對我來說我堅持了這么久,每天都做都練,那就已經是在發(fā)生變化了。上周末,我一鼓作氣,訂購了一年的白金版課程。哇。我都沒不知道自己有這么大的決心!開始有些佩服自己,知道前天,我看到了一篇軟文雞湯文,我才明白了。這次的改變,源自于從我心底,對于自己的肯定,我能!
學了十幾年英語,英語還tmd好爛!這不但是我,也是一部分人心里的最喜歡抱怨的一句話了。但是回頭想,世界排名難度第一個漢語難過英語10倍,但是為啥咋沒覺得自己學過漢語,自己的漢語也還算不錯,平時還能組織組織語言,寫寫文章呢?
因為,你學習英語的時間,不是十幾年,因為你的學習效率太低了!也就是說,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看起來很努力真的很可怕,他會導致自身自欺欺人,進而自己都當真了相信了。騙了自己,坑了自己。而這也就造成了,我明明很努力,卻不能做好。一個能字,包涵千千萬萬。一個能字也有強大到摧毀一切的力量。
以英語學習為例,如果學習英語前,問你能把英語說的和母語一樣好嗎?你會怎么回答?我肯定會回到不能,別開玩笑啦,絕對不能。就著一個字,就一句把99%的學習者擋在了門外,而真正學好英語的1%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心中一定時刻告訴自己,我能把英語學得像母語一樣。我們在做事之前,就會認為的先去預設事情的難易程度,然后評估,根據(jù)自己最舒服的行動方式告訴自己自己能不能做,會不會做。而我們提高自己的能力,需要的是脫離舒適區(qū),如果你只在你能做到的事情里面趴著,那么你必然不會愿意走出舒適區(qū),你被困在舒適區(qū)越久,你就越難走出來。慢慢的,你也就失去了可以練習提高自己磨練自己的機會,勇氣和想法。哎呀,想想真是很可怕。在學校工作,經常遇到越是學習好的孩子,活動參加的越多越積極,愛好特長越多。而相反,越是怕這個耽誤學習,那個耽誤上課的,越是差,原因或許就在于首先人的潛力之大,超乎想像,其次就是你要脫離自己的舒適區(qū),走出來,才能獲得你意想不到的收獲。
這里有個心里實驗:1968年,心理學家羅森塔爾(Rozentali)從一所小學的六個年級中各選了三個班。
他向任課老師說明:根據(jù)自己對學生的測驗,估計在這一學期里將會有一些人表現(xiàn)出較大的進步,同時他還通報了這些人的名字。
當然,這是羅森塔爾撒的謊,所有學生都是隨機抽取的。
8個月之后,他對這些學生再次加以測驗。
結果發(fā)現(xiàn),被指名的這些孩子的學習成績有了顯著的進步,老師對他們在品行方面也做了較好的評價。
其實,這個實驗的結果可以用家長中很流行的一句話概括 ——
“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當學生相信自己有潛力,能學好之后,他之后的所有行為,都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完成作業(yè),最后成績當然提高。
對于老師來說,他覺得這個學生有潛力,就會更注重學生優(yōu)秀的一面,并加以鼓勵,正向的反饋會讓學生更加努力,最后形成良性循環(huán)。
而這所有的變化,真的都起源于一個簡單的相信而已。
國內有篇文章,題目教學《我被媽媽騙上清華》。大概內容就是他媽媽總是正向鼓勵甚至是“欺騙”他,讓他覺得自己啥啥都好,所以越來越有動力,進而最后考取了清華。
所有的學習都是一樣,按照一定的步驟,相信自己能做到,最后都能學會,所以,當你真的相信自己“能”的時候,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本周是我英語課程開課的第一周,莫名的輕松,學了十幾年英語,從沒有現(xiàn)在這樣的自信、輕松。雖然是雞湯文,但是我也愿意干了他!
來,我先干,我相信,你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