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電影之前,閨蜜打來電話,嘟囔了一堆沒用的。突然想起上次見面她和我說過的關于某個男孩子的事情,于是就問他,和那男生如何了。
“依舊還是聯系,但越來越淡,好像還不如之前了一樣。”仔細再問了問,真的是一口老血哽喉。想打死閨蜜的心,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反正我是真的有。
簡言:這貨和那男生,大體就是郎有情妾有意的戲碼。男生算是個內向的,但除了那句“我喜歡你”其他該表達的都表達了。前段時間閨蜜隨口說:想看周董演唱會,結果閨蜜生日的時候,男孩子就把演唱會票、住宿及機票送到了跟前。
然后,他們就一起去看了那場演唱會,據閨蜜說,看演唱會的時候,她太激動一直在喊啊叫啊唱啊,然后男生就幫她不停遞水,幫她錄像,拍照.....
然后...然后你們想聽相親相愛一家人?噢不,然后就沒然后了。兩個墨跡蛋,閨蜜糾結對方不捅破那層窗戶紙;而對方可能覺得自己都表達的足夠了,可閨蜜還無動于衷,于是也不好再繼續“死纏爛打”....
電話里,這貨哼哼唧唧說:“我都糾結大半個月了,為這個事情,內分泌都失調了啊。哎呀,你說他到底是不是喜歡我啊?我第一次因為一個男生還特意去問了我們班的男同學們,結果他們都罵我:傻逼;我現在一發心情,那群狐朋狗友就隊形評論“開不了口”;到底咋辦啊?要不...就算了,他都不直接表白,是不是對我沒那么喜歡啊?.....”
來,請問:這樣的閨蜜你想不想打死?
嗯,反正我真的是在電話這頭黑線無數條!我故意調侃:這!你還問我?!你要不去百度一下啊?!
這貨居然說:啊,你怎么知道,我真的去百度了?!
(我!!!別攔我,我真的去打死她!)
我給她打比喻:“這就像你要請我吃飯,你自己在那里想了無數個選項,我可能喜歡、我可能不喜歡;我可能想吃我可能不想吃,可是你想再久,還不如直接來問我:哎,我們見面的時候,你想吃什么?”
是的,喜歡一個人也是這樣啊 。你喜歡他,你開始琢磨他對你的每一個眼神,動作,說過的話;你會回想關于他的一天;你會把你和他的細微點滴都說給別人,找遍你所有的閨蜜、死黨、朋友、同學幫你分析;你會詢問其他所有的你認識的男生,想以此來去確定他是不是喜歡你?
可是,你問過的再多,再相似,那些男生是他么?
你搜遍百度,豆瓣,知乎,就算你提問之后,有一千個人回答了你,幫你方方面面分析完畢。可那些回答是他的回答么?且不說,一看到那些肯定回答,就讓你有所期待;一看到否定回答,你就又心沉大海,想要破罐子破摔。
你的心情、情緒隨著這些擦邊球的回答,可能起伏如大海、甚至如海盜飛船?可實質上,這一切頂屁用?能夠解決實質問題么?你能夠真實的知道他是如何想的么?
既然,你們都曖昧到,你覺得已經不想這樣了,已經忍不住對此焦慮了。難道大大方方去問一句:“你對我到底怎么想的?”就這么難么?
是,估計無論男生、女生都會承認:曖昧是戀愛中最美好的時期。可是曖昧過了呢?那就不再是模糊的、若即若離的美感了吧。就會變成一種折磨彼此心境,消耗彼此之間那份難得美好的副作用了。
別因為看那么多韓劇,就把腦子也看壞了啊。喜不喜歡一個人,你自己真的感覺不到么?就算是韓劇也到第八集就有吻戲了啊,你到底在墨跡、在糾結什么啊?
青春就這些年,能遇見幾個讓你如此心心念念的人?又能遇見幾個彼此互有好感且相對契合的?別再把這樣自己抹不開面兒的糾結歸于“我的性格就是這樣啊”、“我是處女座啊”!啊呸,說這話,信不信處女座的一起聯合起來打你?
你們之間已是曖昧,你也知道他是難得。你喜歡這樣一個人,你也感覺到了他對你的喜歡?你很想很想知道你們會不會有以后?那就不要再用“可能還是不夠喜歡”來敷衍自己,為自己的“作”開脫。
好的感情是會讓你變得更好,但,只要是你經歷過的情感,就應該讓你起碼在情感里有所成長,讓你知道你自己想要的想抓住的是怎樣的人。
這就和考試一樣啊,上一次選A錯了,這次選A錯了,難道你下次還選,下下次還選么?你肯定會說:誰會這么蠢啊。可是,你仔細一回想就會發現這個“A”,正是很多姑娘(也免不了是小伙子)在愛情里堅持選擇的“矜持”啊。總有一部分覺得,會有那樣一個“題目”一定等夠看穿自己選“A”的堅持,自動把正確答案變成“A”
也可能是一些愛情雞湯在灌壞的,什么“你要相信,總有人穿越萬千人群來到你面前”?可其實,當那個人來的時候,你要是死活都不伸手,這還叫堅持么?叫所謂的不將就么?說個沒人愛聽的,嗯,這就是純粹的、妥妥的作!
我們為什么說曖昧很委屈,就是因為異性之間往往一開始曖昧,就意味著朋友回不去了,彼此的關系是卡在半空里的,尷尬著,不上不下的,而彼此之間最壞的、最遺憾的結果,便是最后陌路。
既已如此。那為何不大大方方、認真又磊落地站在他面前,認認真真問他:你對我到底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