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我遇見了生命中一個很重要的人。
我喚他白姨,因每次的遇見,他都白衣加身。
像往常一樣,放學后,跟朋友們乘著擁擠的公車回家吃飯午休。但突然有一天,我被擁擠的人潮擠向公車的后方,最終站定在了一個身穿白色衛衣,黑色牛仔褲,白色球鞋的少年身旁。那時的我跟他之間的距離,只有幾厘米之差。其實在擠向他所在的位置前,我早已在人群中一眼看到了他。正午的陽光滿滿地灑在他黝黑又順滑的短發上,那時的他好像散發著一種別人身上所從未有過的微光。那天的公車開的很慢很慢,慢到我希望它可以再繞整座城市好幾圈。然而,短短的幾站路,最終我還是無奈地下了車,心里滿是遺憾,覺著這樣的相遇終究只會是生命里幾萬次里的一次。
第二天,又一次跟兩個好朋友一起等公車回家。陽光正好,恰巧我又遇見了他。除了驚喜之外,內心還多了幾分不可言語的小心翼翼。這一次,他還是穿著一身白衣,不同的是這一次他坐了靠窗的單人位置。當我看著他時,他正望向窗外,看著一路上路過的街角的風景。而這一次,恰巧我又站在距離他10厘米的位置。站在他身邊的心里滿是忐忑的我,似乎已經聽不見四周嘈雜的聲音。就如與他共享這路過的美麗的風景般,忽略了周遭的所有。我乘車的重終點先到了,帶有不舍的我下了公車。之后便開始思考,這樣的相遇可能是人生中十萬次重逢里的其中一次吧。于是我開始期待,下一次的相逢。
第三天,一下課的我便拉著朋友們從學校一路奔跑到公車站。掐著時間12:05分,期待我將要乘坐的5路公車,會有著他的身影。卻沒想到,當我跟朋友距離車站還有20米路程時,卻看到剛駛出車站的公車載著靠窗的他駛向了他回家的路。內心不由地覺著遺憾,惋惜這樣短暫的錯過,卻又心懷期待渴望重逢。
第四天。又一次的下課奔跑,因為下雨,車站的乘客越發地多了起來。我站在車站靠公路最近的位置,只是想看看這次還會不會遇見靠窗的他。看著一輛又一輛各路公車駛過卻沒有他的身影時,我以為大家只能就此別過在茫茫人海里。而突然地,3路公車一個靠窗的位置,他的身影出現了。依稀記得,他的眼神直視著前方。雨滴從車窗緩緩落下,似乎劃過了他的臉龐。而他的輪廓隔著下雨的車窗也顯得格外地清晰。伴隨著滴滴答答的雨聲,他也漸漸遠去,而我卻還留在原地等待我搭乘的列車。
第五天、第六天……一天又一天過去,大概就這么一個月過去了。我與朋友們根據與他相遇的時間和重逢的公車規律,城市公交線路的分布情況,以及城市地理位置的構造,最終大致確認了他就讀的學校和他最終下車的站點位置。也許是出于好奇,又或許是出于不甘心只是偶然相遇,所以一次又一次的期待遇見這個不相識的他。
再到后來,有一次跟朋友賭氣說大話:“如果這一次乘車我還能遇見他,那我一定會去跟他要電話號碼。盡看天意。”沒想到,那一次的乘車回家,我真的又遇見了他。朋友們跟我說:“那你這次真的得去要電話號碼了吧。”我說:“我也不知道,我想去,不過還是算了吧。太丟人了。”公車行駛到我跟朋友們快要下車的地點時,朋友們問我到底有沒有做好選擇。正當我糾結不已準備回答時,朋友們跟我依舊都停留在各自的位置。因為公車的停站時間快要結束了。于是不得已,他們便替我做了不下車的決定。本來我想認慫自己之前說的話,卻被朋友們推上了實現諾言的路。
最終等到我們預測的他的下車點時,他真的下公車了。下車后的他走路非常快,當我們還猶豫不決不敢下車時,他已經消失在街角處。于是心急的朋友拉著我就開始向他追去,直到我快趕上他在的位置,朋友才放開了我的手,對我說:“去吧,加油哦!”
于是原本膽小的我,邁出了人生中第一份勇敢。
我一路繼續小跑,一邊呼喊著“同學,同學”
然后他轉過身說:“你在跟我講話嗎?”
我說:“是的是的,那個……同學,請問,可以要一個你的聯系方式嗎?”
他說:“為什么要聯系方式呢?”
我說:“希望可以認識認識你,所以……可以嗎?”
他回:“嗯,那好的。我的電話號碼是……我叫龐**。廣龍龐的龐。”
我埋頭打字:“廣龍旁是哪個偏旁啊?”
就這樣,我有了他的聯系方式,我知道了他的名字,也讓他知道了我的姓氏。
這場遇見也不再是十萬次遇見里的一次普通遇見,而是一場真正真實的相識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