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我們在倉皇中走過。一開始就為急需的翻領白體恤煩惱著,后來又為給新來同學找桌凳找書本、五十六個小朋友在路隊中記不住自己的位置而郁悶著,不管是出操還是放學路隊對嗓門都是巨大的考驗,感覺要求口令都不得勁兒。果不其然,星期二嗓子就壞了,出聲成了煎熬。是不是熱愛的新鮮勁兒過后師生配合、家校配合不再那么緊密了。周三同時發了營養改善工程告家長通知書和學籍表還要收在校午餐同學的餐費,暫管午餐同學,7點半進教室到5點半放學寸步不離全天候守候再加上時不時加急通知、表單查漏補缺,沒有辦公電腦,任務還得完成。感覺身體被掏空,回家見了嗷嗷待哺的孩子只想閉上眼睛休息。
不對不對,一定是哪里沒有get到,什么紅燭滴淚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我要做燈塔要引領學生前進的好不好?科學統籌,認真做事八小時;不要嘔心瀝血,帶病上課,要恪盡職守,健康工作三十年;更不需要犧牲自己美麗他人,我就是孩子的審美,要永遠挺拔,為他們標注心靈的方向。在這周末,正值教師節來臨,我復盤上周工作,反思前行。
一年級心理特征:對小學生活既新鮮,又不習慣,因而一時難以適應,好奇、好動、喜歡模仿,但很難做到專心聽講,特別信任老師,并且有直觀、具體、形象等思維特點。
溝通方法:此階段以適應和培養習慣、培養學習興趣為主,引導孩子怎樣愉快地學習。家長可以從如何安排時間,如何使用高效引導語入手,提要求時說小,說具體,六歲的孩子對抽象的說教根本無法理解,分解小目標也能逐步培養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熱愛學習的好習慣。像值日,我從教他們掃自己座位開始,然后到走道,最后再分工協作,小小的人兒大有長進。咱們家長朋友想了解學校情況可以從別人的事說起,讓孩子有的“說”,自然窺斑見豹,他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立顯。不要“否定”,要“同理”,因為保持中立的態度,同理感受他的感受,往往會讓我們知道他的更多想法,了解他的需求,進而幫他解決困境;只要“傾聽”不要“說教”,因為孩子很多時候只是想向你傾訴一下,不能把天聊死。上周咱們班有三位同學牙掉了,我先問他有什么感覺,再告訴他們新牙會長出來,換牙期正常這是長大的標志,老師小時候也是這樣換牙的……讓他們坦然接受,當然還要繼續注意肢體語言,孩子對這很敏感,相信我的專注孩子感受得到,“親其師,信其道”。
我要每天微笑著對待孩子,和孩子親密地接觸,剛柔并濟,做足準備再去上課,記下教育的軌跡。每天,老師都做著這些小事,但日積月累,積少成多,相信終會有成就。
熱愛學生、研究學生、教育學生、服務學生,正是我們教師敬業、盡職的表現,是推動學生和自己不斷進步的必要條件。在這方面,我自己深切地體驗到,下的功夫再多也不嫌多,一切努力都是有價值的,它不僅使學生們受益,也會使自己受益。感謝你,可愛的孩子們,讓我努力向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