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的研究表明,那些鼓勵宗教信仰交流的辦公室更快樂。
就在昨晚,我們幾個《太平洋標準》雜志社的同事們下班后一起去喝啤酒,大家聊得很歡,不知怎地,突然聊到了宗教信仰,這可是個有爭議的話題。也許是因為酒吧里的紅色熒光燈,也許是現場演奏的憂郁爵士樂--其中一位同事說這可真像Louie里面的一個橋段,也許只是因為大家都喝了點酒,總之在那氣氛下,大家就談論起了宗教。無神論,宗教教育,圣誕節,這些都說得過去,各有各的立場。但比我們這些放肆的玩笑話更不可思議的是,竟然沒有一個人在那個討論中氣沖沖地走掉。
據某項即將發布的研究報告,其實“宗教”和“辦公室”融合得還挺不錯。真見鬼(你不認為有鬼也好),宗教竟讓辦公室更適宜辦公。
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管理與組織研究助理教授Brent Lyons和他的團隊發現,那些在辦公室討論宗教信仰的員工往往更快樂。
Lyons稱,能在工作中自由地談論人生大事,這會增加工作滿足感,可惜的是,有時候人們覺得他們的工作環境不適合公開表達個人信仰。
Lyons和他的同僚們調查了592名來自美國和韓國的雇員,這兩個國家都有相當數量的基督徒,但工作大環境不太一樣:美國人是公認的自我表達型,韓國人則保守一些。
Lyons稱問卷調查是在教堂(包括不同派別)進行的,所有的調查對象都是基督徒。研究人員要求每個參與者描述以下變量:宗教對你的重要程度、宗教對你身份認同的影響,還有你的工作環境對于宗教信仰的開放度。同時Lyons測量了參與者的工作滿足感、生活幸福感、同化壓力等變量。
Lyons發現,盡管印象中美國人喜歡表達,韓國人自我克制,但是他們在工作場所的宗教言論表達相差無幾。“我們本以為性格差異也會導致宗教言論表達的差異,但我們發現,不論是美國文化還是韓國文化,公開表達宗教信仰都一樣有好處。”他補充道。
好處是切實可見的。無論在美國還是在韓國,不避諱個人信仰的員工的工作滿足感更強,精神健康更良好。相反的,傾向于隱藏個人信仰的員工對于工作的滿足感低。遮遮掩掩,展現不真實的自我,有時會影響同事之間的關系。
“如果宗教對你來說很重要,而你又不公開表達你的信仰,這可能表示你向你的同事們隱藏了真實的自己。”Lyons說道,“保守秘密或展示不真實的自我可能會讓人感到壓力大,而且會影響你和同事之間的關系。”
在該研究的另一份新聞稿件中,另一名調查人員建議員工用宗教象征物裝飾自己的工位,或者簡單跟同事聊一聊宗教習俗也行。
還有一個辦法,這是我們雜志社發現的,那就是:大家一起喝點酒吧。
Apparently You Can Bring Your Religion to Work
原文于2014年12月18日發表在Pacific Standard
作者:MAX UFBERG
譯者:韓某昕Joy @ 杰羅姆之友翻譯小組
校對:yihan @ 杰羅姆之友翻譯小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