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神圣的名詞,任重道遠的動詞。因為經歷過,才看到折翼的天使,才體會到沉默孤獨下的不安,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渺小。自大的認為,帶去了外面新鮮的世界,卻不想,帶走了一生永難忘的記憶。
? ?
大一下學期選擇去遼寧省孤兒學校(現遼寧省光明學校)支教。會長讓我們選擇高年級還是低年級學生,想都沒想就舉手“我選高年級”,那時,心里就一個想法,即使他們有棱角,我也希望他們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忘記我,因為成長的迅速埋藏我。自私的想法,卻從未后悔過。
初次見面,悄然的寂靜,無聲的尷尬,一雙雙好奇的的大眼睛盯著我,平靜,微笑,“大家好”。我們年紀相差不大,所以,我更愿他們叫我姐姐。之前,跟班主任談過,對他們也有一些了解。本著想走進他們內心的想法,卻不想,他們給我上了一堂人生中最珍貴的課。班上32個人,都是假期留校的學生(因為家里的特殊原因,留校過假期),最大的僅僅比我小兩歲。走上講臺,翻開昨晚備好的課本。“上課了,這節課是英語課,大家把。。。”。臺下就三雙眼睛看向我,其余的都各干各的,“上課了”又一遍,四個人抬起了頭又低下了。其實站在這里之前,我想了很多種可能發生的意外,倒也沒多大的灰心。課間,我坐在后排,開始靜靜的聽他們聊天,沒有代溝,順其自然,我也加入進去了。后來,才知道,他們不是不聽講,而是根本不會,甚至26個英文字母都記不全。我問同學“你們最喜歡哪節課”,“體育課”一口同聲。“好,下節課改為體育課”。或許因為這件小事,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一起投籃,跑步,比賽。就這樣,幾天后,我真正的融入到他們之間。再后來,我才真正碰到刺痛我內心的那根刺。
班里有個叫小A的男生,初三,是班里的“頭頭”,一直給我一種隨性的感覺。比如老師不許他上課睡覺,他我行我素;叫他去拿體育器材,他立馬起身行動。平常嘻嘻哈哈,感覺什么事都不會上心。卻不想,在一次課上,忽然轉過頭跟我說“姐,我不想上學了”。我愣住了,“為什么”我問,“在學校浪費時間,聽不懂課,不如出去打工賺錢”。其實,在這個學校里的學生,有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都渴望走出校園,除了家里有親戚管的,其余的,一年365天,他們每天只能待在校園里,偶爾幾次出游,可以呼吸到外面的空氣。他們說這里是他們的“監獄”,可我知道,這里是保護他們的港灣。15,16的孩童沒有羽翼,他們拿什么出去生活。因為家里特殊的情況,有些人在我們所稱的小學階段就已經進社會靠力氣賺錢了,他們說這些話時很平靜,卻讓我很震驚。我們在那個年紀時,我們又在做些什么,哪個不是家里的寶。又有多少人會像他們一樣,弱小的肩膀,扛起家里的頂梁。
或許,有人會說,既然國家給提供了這么好的學習環境,為什么不珍惜,好好學習,出人頭地?出人頭地,哪個孩子不想這樣,我們只看到他們玩世不恭的外貌,又有誰知道,他們只是想讓家里年邁的爺爺奶奶少出一份力,多享一份清福。出生時,老天給了他們一對殘缺的羽翼,后天,他們想用雙手打造出完整的羽翼。他們不愛學習,因為他們在外面太久了,沾了太多的塵氣,靜不下,小小的年紀接觸到大人的世界。在他們眼里,不懂什么叫天真,什么叫無憂。每個人眼里總有幾分憂愁,散不去。走進了內心,卻探不到心底。
想寫這篇文章,也是因為前幾天,支教的學生給我發消息,他說他今年假期回家了,家里人給他很大的壓力,他不知道以后該做什么;他說他很孤獨,跟他同輩的,他叫姑姑或大爺,他們卻叫爸爸媽媽;他說他想我們了。沉默了一會兒,“上學!”我說,盡最大的努力考上高中,只有這樣,未來才會有保障。結束支教的前一天,給班里的同學說了我自己上學,打工的經歷。因為上過學,有更多的選擇,不僅僅是出力小工;因為曾經努力過,可以讓家人少一些擔心,可以讓你的羽翼更加豐滿,可以飛向你想去的那片藍天。
離開前,我給每個人寫了一封信,希望他們能夠成為內心深處最初的自己;希望他們不被城市過多的繁華遮住了眼。時間不長,我們從陌生到熟系,到知心。在黑板上,留下了我的聯系方式,相信我們還會再見面。那時的我們,看著彼此,相視一笑。
現在,偶爾接到陌生的電話,提了姓名,報了現狀,聊些日常。短短幾分鐘,也會勾起曾經的歲月。
看慣了城市間的車水馬龍,依舊不忘那喧囂中的寧靜。
你問我,支教,帶去了什么?
知識不多,多一份信念,多一份夢想!
帶走了什么?
帶走了,我在城市中丟失的心。
愿天使們永遠不要忘記那個曾經出現在你們年少時光里的我,因為在心底,我為你們留下了永遠的印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