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題角度
本文從眾多雙11背后的購買心理中選取“身不由己”入手,分析雙11是如何從一個線上促銷的活動變成如今線上線下的全民狂歡日,文章標題通過疑問句的方式,第一句就點出了很多人的痛點,通過從09年到現在的雙11活動,我們各種買買買,買完才發覺,我們似乎在雙11買了太多不實用的東西。讓我們不禁在想“雙11我們真的需要買買買嗎?”,標題第二句,就告訴我們,其實我們可能是身不由己。用疑問句的方式會引發閱讀下文,讓人疑惑自己是如何被裹挾在雙11里的,誘發閱讀。
如何開頭
本文開頭即道出了雙11是阿里巴巴的促銷活動,在年底青黃不接的銷售淡季,商家利用促銷活動清庫存,大甩賣。不單線上商家嗅到了這個商機,線下零售商和各大媒體、營銷號也在這個購物街瘋狂躁動,希望能在這次促銷季中分到一杯羹。開頭讀完即有種感覺雙11我們上當了的感覺。
如何承上啟下
告訴讀者,雙11是真便宜,因為這是商家為了清庫存才好投入下一年的生產,同時因為規模效應降低了運營成本,商家讓出了一部分利潤。行文中還告訴讀者,我們是被電商平臺中的各種紅色刺目的“打折”和“送券”信息中,被營銷號各種軟文推薦等等不停的告訴你“錯過這一次,又要等一年”,“不買就虧了”。正是不停的心理暗示,加上實惠的折扣,雙11期間,我們都處在狂熱亢奮中。告訴我們身處于其中,很難抽離出來。
如何結尾
道明原因,卻借用春節和春晚告訴讀者,其實雙11就像春節和春晚一樣,已經變成一種氛圍,就算團圓飯不好吃,春晚不好看也沒有關系,那只是一個時期內所有人的話題和談資。因此被動的裹挾進雙11中無需過多的擔憂,因為買買買已經成了雙11的一個文化和習俗,所以人已經不自覺的遵循了,不需要理由和邏輯,就像堅持理性到底,其實你并沒有擺脫雙11,因為你已經身處雙11的帶來的氛圍中。
共鳴點
我們對雙11都或多或少的想過,買的是我需要的嗎?不買的話,我日子是不是照樣過?文章利用這種狂歡背后的心理引發讀者共鳴,讓讀者做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