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流逝,要碼字的這一刻,20多年前的我,讀高中的一幕幕浮上心頭……看看現在同樣經歷的女兒,百感交集,不為人父母不知父母恩~
2020年的春節,因為疫情防控得要求,只跟父母匆匆見了一面,這一面還是要回家接女兒(女兒放假了就去外公家)要帶女兒的東西,回去前,母親再三叮囑,不要帶東西回來,殊不知,臨走的時候,母親又“求著”我,隨車多帶點東西。整箱的牛奶,自家養的土雞蛋,菜園里拔出來的白菜蘿卜,甚至于鄰居送給他們的魚,蝦,所有的能讓車里放的下去的地方,都被母親放的滿滿的。我不樂意,說這些在超市隨手就能買到。僵持了一會兒,母親無奈,只好拿下去一部分東西~滿臉的都是失落……
返程的路上,我一邊開車,一邊在心里罵自己混蛋。想當年讀書時,他們也是這樣讓我帶各種土產。我不要,他們開口就罵。而現在,他們甚至不敢罵我了。就連對我好,都變得小心翼翼,生怕惹我不開心。
那時的我,每次生活費用完了,就理直氣壯地給父親打電話:“我沒錢了,給我打點生活費?!笨扇缃?,老家的親戚有個紅白喜事,父親一時手上周轉不開,給我打電話都要支支吾吾半天,才敢說:
“最近寬不寬裕,能不能借我點錢?”
我們總是越長大,就越有能耐,越對父母的示弱不耐煩,越對父母的討好嗤之以鼻。
可父母明明沒有什么錯啊,他們只是老了。當孩子不麻煩你的時候,可能已經長大成人;當父母不麻煩你的時候,可能已經不在人世。別等到后來的我們,什么都有了,唯獨沒了我們。別等到后來的家,什么都有了,卻唯獨沒了家人。
去年看過的《我家那閨女》有一期節目,焦俊艷邀請到了老戲骨高亞麟做客。
32歲的焦俊艷自尊、獨立,就和我們一樣,不理解父母為什么偏要干涉自己的生活。高亞麟說了一番話,如今聽來依然如芒刺背。
“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墻。父母在,比如你今年30,你不會琢磨很多事,就算你今年60歲,你也不會在意。因為有一堵墻擋在那,你看不到死神,父母一沒,你直面死神,你開始能清晰看到你人生的盡頭。
為什么老人會喜歡催你,嘮嘮叨叨的,因為他們看到了死神,所以他們想完成那些沒完成的?!?/p>
什么是真正的成熟?就像看過自媒體作者在風說的:當你睡醒一覺,發現人生的戰場上,一輪機關槍掃盡后,那些曾經擋在你面前大廈一般存在的長輩,一個個倒下去了。你沒有任何選擇,只能硬著頭皮頂上,因為此時你已然站在了隊列的第一排。這個時代的年輕人,總有太多的夢想,總有太大的計劃,總有太遠的路。為了詩和遠方,可以理直氣壯地辭親遠游,唯獨卻忘了:我們不回家的底氣,不是因為沒有家,恰恰是因為家一直在那兒,一直有父母替我們守著。
哪有什么詩和遠方,我們所有的良辰與吉時,不過都是踩在父母的肩膀上。說穿了,人這一生,只欠父母。
什么叫三十而立?意思是人到三十,我們都不再有任性的權利。當戶口本上,戶主那一欄換上你名字的那刻起,你就該是家庭的錢包,該是子女的受氣包,更該是父母的依靠。這是每一代人的宿命,也是每一代人的責任。
在這個宿命中的我們,不僅是責任擔當,更多的是陪伴~也許我們的父母并不缺什么物質生活,但是我們要問一下自己,父母陪我們長大,我們伴父母年老~天經地義的事,在現今時代,這就變成難能可貴的天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