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用多少代價,換得一次你生命中最珍貴的愛情體驗?
電影,是生活的濃縮,也是人生的藝術再現。
愛情懸疑電影《最佳出價》,用一個觸人心弦、發人深省的故事,來與我們探討愛的真相。
01
由片名引發的“標題黨”反思
別著急,我們慢慢來,先從標題開始。
《最佳出價》這部影片,英文名叫:The Best Offer。
對整部影片而言,“最佳出價”顯得過于商業化、片面化。
因為在我們漢語體系里,“出價”的普遍含義是“買方交易時的意向價格”。而“Offer”本身是除了“出價”這個含義外,還有“提供”等意思。
其實就這部電影的含義而言,除了涉及到拍賣的商業出價之外,主線和核心都是講“愛情的代價和愛情在人的生命中分量幾何”的問題。
如此看來,“Offer”就明顯更符合電影的主題。而出價就很是偏頗了。
如果對于那些“唯標題是論”的觀眾,一看到“出價”這么商業化的詞,很可能就會錯失這部好電影。
但這也不能怪翻譯。因為中文詞語與英文詞語,最大的不同是:中文的一個詞就基本上是一個意思,而英文的一個詞則有好幾個意思。所以英文中的一個句子可以有好幾個解釋,對此我們理解和想象的空間也就更大。這正是我們有時候會覺得英文版的電影名或原著更準確的緣故。
所以在我們漢語系文化里,還額外講究:說了一個詞,還要弄清這個詞背后的解釋和語境。不然就會出現誤解。
而翻譯者又不能用多個中文詞去翻譯,只能選擇一個,所以會有偏頗感。
這也是“標題”在我們國內的影視、文化、娛樂、商業等多個領域,占據非常重要分量的原因。
常常是,好的標題才能吸引人們去看、去消費,而讓人興趣索然的標題則往往會連累整個產品的宣傳和轉化。
這正是因為我們的漢語文字是寓意精準的。
所以,那些只看標題,一切以標題為評判標準的讀者和受眾,往往會錯失真正“樸實”的珍寶。
但,漢語文字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語境對它自身的含義也有影響。
在生活中有些情侶夫妻之間會打情罵俏之時說“你真壞”、“討厭”之類的詞,這讓原本是負面含義的詞語變得成為一種褒義的親昵。
所以往后我們對于一個漢詞或標題,最好別過快下結論,先看看它的語境是什么、內文是什么。這樣或許就不會錯失真正可貴的養料,而在“標題黨”的陷阱里打轉轉,沒有市場,自媒體的標題黨們也就不會泛濫成災了。
02
虛假背后,潛藏真實
男主奧德曼在拍賣行業是老江湖了,他與同樣是藝術品行業的老狐貍比利,通過暗箱操作,經常以遠低于實際價格的價錢買到一些珍貴藝術品。
然而騙來了的,終歸又會被騙走。錢財在我們“強大的部位”流進,也就可能會在我們“脆弱的部位”流出。
看似古板的奧德曼卻內心孤獨,從未體驗過愛情。而女主克萊兒正是為他的軟肋,量身定做的。
在展開騙局之處,女主克萊兒對奧德曼說了這么一句話:“即使是虛假的東西,背后也有其真實。”
這句話在電影中一語雙關。
這原本是藝術鑒賞行業的一句金言。意思是:在藝術作品中,每個贗品都藏有真實的一面。模仿他人的作品時,贗畫師會忍不住加入自己的痕跡,往往是某個不重要的小細節,或不經意的筆觸,讓贗畫師的心機敗露,暴露出他自身的真實情感。
但這句話卻又是整個電影的“暗語”,是整個電影的核心主題之一。
也是我們生活、人生當中的一句真言。
試問,能人為地創造出絕對的虛假嗎?
不能。
包括科幻作品在內,只要是人為創造,都會有現實的真實印記或影子在里面。故不存在人為的絕對虛假。
女主克萊兒跟男主說的這句話,也是在表明自己這整個騙局中也是有真實東西留下的。
比如影片的后面,女主提到她在捷克的一家“夜與日”的餐廳,有過美好的回憶。
整個餐廳,事后證明確實存在。它就屬于女主克萊爾整個虛假騙局(可以看做是一副虛假藝術品)中的真實部分。
女主也可能還暗指自己在這場騙局中,對奧德曼有其真實情感的流露。
03
愛,也可能是贗品
在克萊爾消失的幾天里,奧德曼焦頭爛額,魂不守舍。他說“從最近克萊兒的很多情緒和情感上來看,不像是會出走。”
老狐貍比利則不以為然:“人類的情感就像藝術品,有時候也可能是假裝出來的,它們像真的,卻是假的。”
“假裝?”奧德曼很是茫然困惑。
“什么都可以假裝出來。喜悅、痛苦、仇恨、疾病、痊愈......甚至是愛。”
老狐貍比利的這番話,是為電影后面部分做的伏筆。
做了一輩子藝術品甄別的奧德曼,擁有他引以為傲的鑒賞力,然而他在愛情上卻是白紙一張白。
所以,他從來沒想過原來愛情也可以是虛假的,是贗品。
尤其是當他在這份愛中已經陷得這么深的時候,老狐貍比利對其如此鮮明的提示,都阻止不了他往陷阱里跳的步伐。
愛,果真容易讓人眼瞎。——總有一些瘋狂的事,可以把虛假遮擋住。
一心想和克萊兒共度余生的奧德曼,終于把克萊兒帶進了原本只有自己知道的密室內,向她展示自己滿墻的珍貴收藏品。
此舉瞬間感動了克萊兒,她猛地投入奧德曼懷中,情不自禁地說到:“無論發生什么,你要知道,我是愛你的。”
克萊兒對奧德曼說的這句話,是真是假?
說這句話時,克萊兒的動機可能有以下兩種:
① 進一步用愛來對奧德曼做心理催眠。她預見到一旦騙局大功告成,事后奧德曼很可能會去警察局報警。為了消除這一隱患,克萊兒才強調自己是愛他的,讓他可以平息憤怒,看在她愛過他的份上,不要報警,不要讓她在監獄度過余生。
② 給奧德曼提前服下鎮定劑。克萊兒知道奧德曼非常愛自己,而且也非常珍視那些大師級的女肖像畫。出于愧疚,她告訴奧德曼自己是愛他的,用于日后遭受重大打擊的奧德曼聊以自慰、減輕痛苦的安慰劑。
起碼對克萊兒而言,奧德曼收藏的那些價值連城的女肖像畫,它們的價值是要遠勝過她對奧德曼的感情的。
不然的話,她其實完全可以收手,中斷騙局,選擇與奧德曼假戲真做,一起生活。這樣一樣,她不但可以擁有那些珍貴的女肖像畫,而且還能保全了愛情。
但她沒有。她最終還是選擇了讓奧德曼“人財兩空”的方式。這對奧德曼來說有多痛苦,她比誰都清楚。
在這場騙局中,克萊爾或許真的有流露出真實情感,但還遠遠不夠。她并不愿意和奧德曼生活在一起,也就談不上愛,她只是對他動了惻隱之心罷了。
04
最棒的愛情,出價最高者得
“如果愛情是藝術品,可以拍賣,那出價最高者會得到最棒的愛情。”
奧德曼用收藏室里所有藝術大師們的女士肖像畫,作為出價,他的出價是高得難以想象的價碼,那么他得到了最棒的愛情嗎?
在此之前,單身老男人奧德曼從未戀愛結婚過,為人性情乖戾,長期獨居,并且總是穿戴著手套,除了有潔癖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害怕與他人直接肌膚接觸。
此外不論是在餐廳還是在家,每天都獨自用餐,連過生日都是一個人,連對女人的愛慕都只能在面對收藏室里的女肖像畫時才得以釋放。他活得活像個裝在套子里的人。
然而自從愛上女主克萊爾之后,他變得溫和健談了,對人有了笑容,治愈了戴手套的強迫癥。幾十年來他生命中缺失的愛與溫情,得以補齊。
對于這樣一份珍貴的生命體驗,他的那些珍貴收藏算得上是最佳出價吧。
畢竟錢財終究屬于身外之物,那些珍貴藝術品也畢竟只是屬于畫家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美好體驗,與收藏者無關。
奧德曼用自己最珍貴的收藏品,換得自己人生中切切實實、刻骨銘心的愛情體驗,就是:用最珍貴,換最珍貴。
他沒有不值得。他換得了走出套子的無價體驗。
最后他只身帶著老狐貍比利“贈給”他的克萊兒的肖像畫,去到克萊兒曾來過的“夜與日”餐廳,并且在餐廳旁的公寓住下來。只為等克萊兒的再次出現。
在“夜與日”餐廳,侍者問:“先生一個人么?”。
奧德曼說:“不是,我在等人。”
看到他一半失魂落魄、一半昂首期待,不免感到心酸,這或許正是愛情的“天使與魔鬼”的兩面吧。
—END—
關于作者:思如,一個不在思想與人生上做“二手貨”的人。公眾號:哲思藝魂(ID:zhesi-yi-hun),保持對人生的思考,對生活的探索,及對藝術之美和靈魂境界的孜孜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