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添一抹嵐
昨日終于將《白鹿原》讀完。
前面的章節不算抓人,我是讀得斷斷續續。從鹿子霖教唆小娥勾引白孝文那里開始,我開始被小說中越發撲朔迷離的人物關系、命運轉折抓住了心,深深沉浸在小說鏗鏘而曲折的情節中。
說到小說里的人物,歲數相仿且印象深刻的無非以下幾個:族長白嘉軒、長工鹿三、大夫冷先生、鄉約鹿子霖、圣儒朱先生。
這些人當中,鹿子霖為人最次,是口蜜腹劍、詭計多端、看不得白族興旺、到處留情的典型人物。他一生斡旋在政治權利中,為己謀利,最終落得晚年癡傻雪夜凍死的悲慘下場。大夫冷先生,以其精湛醫術高尚醫德冷峻神態聞名于白鹿原。冷先生的大女婚姻不幸,他曾兩次建議親家出一紙休書,但后來大女難耐活寡苦楚失心瘋時,為兩家臉面,冷先生竟下重手用慢性毒藥殺害女兒。長工鹿三,為人忠厚與人為善伺主一心,更在“交農”事件中讓人看到他的忠肝義膽。但他暗地里殺死小娥,成了心中邁不出的坎,最后神思恍惚。族長白嘉軒,幾乎是白鹿村民眾心中完美的存在,他公正,仁厚,家風好,處世不驚。就小娥的死,他曾跟鹿三說他就沒一件事是暗地里做的。然而,卻是有的,與鹿家買賣不對等田地時、后來為三媳婦求子而欺騙利用兔娃時,就是暗中操作的。
整篇小說讀罷,能看到當中的世間百態人心難測,人性的弱點也不時表露。人無原人,金無赤金。但朱先生似乎是個例外。
朱先生是一代圣儒,雖家境清貧,但鐵骨錚錚,不畏權貴,體恤民眾,且時時為民眾奔走于白鹿原上。
朱先生自幼聰靈過人,十六考秀才,二十二中文舉人。朝廷愛才,委其以重任,朱先生婉拒不就,后教學于白鹿書院。族長白嘉軒還是不大青年時,他認為姐夫朱先生不過一般人而已。但后來,朱先生修書院倒神像,為鄰里排憂解難,預知未來,他開始被原上的人稱作神人。尤其是朱先生那句“房是招牌地是累,攢下銀錢是催命鬼”,不時應驗在財東身上時,連白嘉軒都認他作圣人。
當原上的人正為種植罌粟所帶來的巨大財富滿心歡喜時,朱先生卻皺緊了眉頭。他知道罌粟的危害,害人害家害果。于是,某天,朱先生接下掃蕩罌粟的任命,且在原上慷慨陳詞,希望民眾能知其中的弊端。那時候的朱先生是何等高瞻遠矚,他一鼓作氣把罌粟連根犁起,即使不久原上的罌粟又再遍地開花。
進入“反正”時期,國民軍領導人找到朱先生幫忙,請他出面勸退反撲的八旗軍。朱先生明拒暗動,獨自一人找到八旗總領方升(曾對朱青眼相待),拋出“一樹既老且朽,根枯了,干空了,枝股枯死,只有一枝一梢榮茂,這一枝一梢還能維系多久?”的言論,最終成功勸退方升,保得關中子民免受戰爭蹂躪。其中,他可謂是有勇有謀且心系民眾。
年饉,政府授命朱先生作賑災第一人時,他“慨然擊掌:‘書院以外,啼饑號寒,阡陌之上,饑民如蟻,我也難得平心靜氣伏案執筆’”,隨后有條不紊且嚴明公正地開展賑災活動。期間,朱先生滿臉淌流著淚珠說:“誰忍心從饑民口里叼食,誰還能算人嗎?”。民眾再次稱頌他為圣人,他無愧這樣的頭銜,他就如傳說中的白鹿,給原上萬物生靈帶來新生與美好。
抗日時期,兆海一腔熱血,最后為國捐軀。兆海的犧牲、國共兩黨窩里斗,對朱先生的內心產生巨大的觸動。他“老夫聊發少年狂”,組成抗日八人團,不去墳場祭奠卻一心去戰場殺敵。雖然抗日八人團最終徒勞而返,但他的行動讓國共兩黨暫時地認清時勢,認清保衛潼關一致抗日勢在必行,也為原上的人數立起抗日的信心,使他們知道保家衛國,匹夫有責。
朱先生還花費畢生心血為白鹿原修撰縣志,開始時,縣里資助,后來都忙活著內戰外戰,縣里也不理會修撰成果更莫論酬勞了。是朱先生把書院里的松柏放倒賣錢,才勉強維持同僚的吃食與縣志的印刷。在他心里,白鹿原的從前與現在,山川與河流,風俗的流傳,忠孝義士,顯妣烈女貞婦,甚至于原上日月星辰、草木春秋、雨露雪霧,都是這片土地遺留的財寶,必須傾力記錄,讓原上的人知道自己的根、芽、莖、葉、花與果。
縣志分發給眾位編撰者后,朱先生與家人吃了團圓飯,叫了朱白氏一聲媽,讓朱白氏再給他剃頭。隨后,朱白氏忽然看見院中騰起一只白鹿,掠房過屋,消失在原上,而這也正是朱先生去世之時。后來家人給朱先生換壽衣時發覺他整個人已然瘦成皮包骨。他早寫下遺愿,靜靜辦事,不裝棺不遮臉。黑娃寫給朱先生的挽聯是:自信生平無愧事,死后方敢對青天。這挽聯,是朱先生最貼切的人生寫照。
全書觀畢,不禁慨嘆:朱先生所有的精氣神所有的血肉已然全貢獻給白鹿原,他終生為白鹿原人民作著指引與服務,堪稱白鹿原的靈魂人物,精神領袖。
我是添一抹嵐,帶娃耍,簡書行。2017,堅持更新。已托騎士維權,轉載定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