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圣誕節,我們組織小區里經常一起玩的寶寶們進行了一次聚會。
“一起玩”,其實指的是寶寶們一起玩。由于大家都是老人幫忙帶孩子,各家的老人孩子都彼此認識了。但對于我們這些當家長的,這次還是第一次見面。
聚會上,寶寶們被好吃的好玩的吸引著,大人則聚在一塊聊天,話題自然是關于孩子的。大家除了高興地介紹自家的孩子有什么有點,也會彼此討論各自的煩惱。比如,我家的孩子總是膽小,不敢見生人,比如,我家的孩子不喜歡吃水果怎么辦呢等等。
其實,家長之間彼此交流下這方面的經驗很好,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孩子的這些缺點,或者說習慣,家長應該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提到,至少要避免在孩子面前反復提到。那樣的話,很可能會受自證預言的影響。
那么,什么是自證預言呢?
百度百科里給出的定義如下:
[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意指人會不自覺的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例如若你自認不是讀書的材料,那即使有時間也不會用來溫習,因為你認為讀了也不會懂,結果考試一塌糊涂,然后你對自己說:“果然我不是一個讀書的材料!”
家長無意間的一些嘮叨,很可能孩子已經聽進了心里。這樣,逐漸的,自證預言就可能起作用。
在糾正孩子的一些不好的習慣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避免自證預言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