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的分享主題是麥鬧!企業要不要搞研發?
企業初始階段,切忌投入精力搞研發、做產品,正確的順序是從銷售做起,華為、聯想等巨頭,前期都是透過代理起家的,中小企業實力不足的情況之下切忌腦子發熱自以為有市場需求就一昧盲目投入。
企業最好的經營方式就是透過商品的銷售,迅速的擴充營業收入、熟悉市場,這里我指的企業不是指大型國企、上市等規模企業客戶,而是指那些中小型企業,特別是在創業初期的私營企業,這些企業具備下面的特點:
1、預算有限,而研發是長期投入的未來性回報,資金鏈容易斷裂、風險巨大。
2、業務流程不清晰且商業、行業經驗不足;今天想到這個點子,三天后可能又要變更,翻來覆去的修改,最后浪費時間浪費錢,畫虎不成反類犬。
3、不熟悉同類市場,明明可以靠銷售穩定企業的正常運作探索真實需求,偏偏要獨自摸索新品缺乏市場調研的數據佐證。
例如我服務過的公司,花了3年的時間研發自動化設備,終于完善了自動插片機開發,一分鐘能插50-60片,比以往的單片插件效益高了許多;這時候我的客戶很無奈的告訴我,請求我司自動化部門別再開發了,并且介紹我到專業研發自動化設備的企業去參觀,而對方的自動插片機一分鐘效能足足是我們新型插片機的兩倍。
那么企業到底應要不要研發?什么階段搞研發最適合呢?很簡單,我建議你的產業規模有1000萬的營業收入之前不要浪費時間去做研發,而且就算1000萬以上開始做研發,也要優先了解同行的狀態,不要認為自己智慧賽諸葛,非得做個新發明,完全顛覆市場。
其實我們只需要拿著競爭對手的產品來進行研究,然后把這個產品的功能介紹給你現有的客戶,讓客戶來告訴你覺得那里不好!經過問題梳理、需求分析后,只要在同行的基礎上+1就可以了,如果有+2+3的機會,也別馬上拿出來用,改掉核心的缺點,其他的作為二代、三代的付費升級版,手機行業就是這么玩的,這樣可以把研發成本會降到最低,而效益則會提升到最高。
一般研發成本的結構,高新技術企業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大概在5%-6%,也就是1000萬大概會有50-60萬的投入,我建議在還沒有達到5000萬以上的營業收入前,研發預算最好控制在營收的1%-3%左右,這個比例我認為已經很高了。
只要透過上述我說的方法,你的成本就是一臺客戶的樣機甚至是同行宣傳功能表,然后花點時間讓客戶陪你聊聊天,再去申請新功能專利,最后做出一臺美觀且功能+1的樣機讓客戶買單就行了,嚴格算起來客戶愿意為樣機買單的情況下,已經不屬于研發支出了,而是制造費用所產生的營業收入。
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帶給大家幫助,小編每周會兩更“麥鬧”職場、三更小編說事,歡迎各位朋友關注公眾號“東坡道”,祝福大家事業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