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20登上歷史舞臺,軍事工業迅猛發展,已在國際展露頭角

為了應對現代化戰爭軍事作戰需求,我國在戰斗機研發生產方面毫不懈怠,2003年的殲10登上舞臺,但卻存在了許多設計缺陷。但與此同時,由美方研發的F-22、F-35早已在國際舞臺展露頭角。

正因如此,為了提高戰斗機在隱身、巡航、性能、航程上的能力,我國對下一代生產的戰斗機提出了高指標高要求的研發需求。同時研究了F-22、F-35的性能短板,我國下一代戰斗機一定要借鑒經驗,克服在航程和維護的困難。

在如此高指標的要求下,催生了新一代戰斗機—殲20的登場!從09年的技術驗證機發布到11年的試飛,經歷了5年后小批量生產開始使用,終于在17年正式投產列入了空軍裝備系列中。

殲20作為新一代戰機,無論從彈倉、油量儲備、航程、警報掛載等多方面都突破了先前的研發技術,除此之外還兼備了F-22的性能要求。如今F-22飛行能覆蓋整個南亞、東南亞地區。使我國邊防線至少向外拓伸1000公里,同時具備1500公里的作戰半徑。

近十年來,我國軍事工業迅猛發展,無論是技術支持還是零部件生產都采用了自主研發的技術,并且遠超了先前水平。保持了高性價比的研發要求。

殲20總師楊偉院士曾言到,先前我國戰斗機研發水平至少比美方落后了25年,但殲20的成功研發,代表著我國正式邁入第五代戰機時代。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