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上玫瑰/嬌紅似昔/勿忘我草/卻已忘儂/惆悵恐重來無日。
??????? 支離病骨/幾度秋風/浮生若夢/無一非空/樓臺轉眼成虛境。
?????? 在淳安千島湖的青山綠水間,我的指尖劃過了最后一個字,輕輕合上書本,閉上雙眼,那些書中的人物紛紛轉身淡去,只留得兩人:盛九莉、邵之雍。是的,剛剛讀完的正是張愛玲的遺世之作《小團圓》。
??????? 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張愛玲,當時的我,還在讀安徒生童話。如果有人說:“我讀過張愛玲”,那么此人一定讓我佩服得緊。第一次看張愛玲的小說,是在升入高三的那年夏天。當時為了上學方便,搬到了外婆家,在小區外有間特價書店,每周家教回來我都會去逛一圈。有個下午,我在書架上發現了它——《張愛玲(學生閱讀經典)》,收錄了張愛玲比較有名的幾個中篇和短篇。在那本不太厚的小冊子里,我第一次讀到了《沉香屑 第一爐香》、《傾城之戀》、《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認識了葛薇龍、認識了白流蘇、認識了七巧。
???????后來又買了《半生緣》來讀,曼楨和世鈞的錯失,讓我小小的心糾結了不知多少日。我不否認,我是恨世鈞的,他和寶玉何其相似,當日海誓山盟,賭氣發誓,到得愛人不見了,不是天南海北地去找尋,卻偏偏不知是真糊涂還是假糊涂地接受了另一段姻緣。黛玉是幸運的,一縷香魂掙不過也就是一句:“寶玉你好……”就這么去了,可憐的曼楨卻只能守著一顆已死之心慢慢地韶華老去。木石前盟敵不過金玉良緣,世間寡情薄幸的男子啊,難道真的是如你們所說:女子的美,在于蠢的無怨無悔嗎?為什么越是美貌越是才情越是癡心的女子,越是不能圓滿呢。
???????現實中亦是如此。當23歲的張愛玲第一次見到38歲的胡蘭成,便注定了她要歷經那一段愁腸百轉的情愛。從小缺少家庭的溫暖,小小的張愛玲學會了自立,但這樣的女子也希望有個人能來愛她寵她,把她當做掌心的一片冰晶。直到她遇見了胡蘭成,她以為他是懂她的。于是,她把自己的一張小相贈予他,小相的后面,她親手寫下:“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這是她的愛的告白,只可惜,她愛上的是胡蘭成。這個男子,多情到濫情。他從來不在張愛玲面前避諱,他會說他又愛上了誰誰,又與誰誰發生了關系。張愛玲是嫉妒的,卻也無可奈何,因為她愛到沒有自己。
?????? 買《小團圓》就是想看看張愛玲這樣的女子會如何寫胡蘭成。序言中提到她多次寫了刪,刪了寫,這讓我很疑惑,一本自傳意味的書,有必要寫得那么謹慎嗎?待到看完,我也就懂了,因為和以往所有的故事不同,這不是一個故事。不是故事就會有若干個甲乙丙丁,子丑寅卯。2/3的內容敘寫了數不清的人物,到現在我都分不清楚他們彼此間的關系,于是也就能稍稍體味小小的張愛玲在一個大家族中熱鬧的孤單。唯一讀起來有些色彩的,就是與胡蘭成的一段情。難得的是,能用那么心思細膩的筆調來敘寫,不知道那一刻她是真的堪破了,還是希望自己勘破了。
?????? 童話的結尾,王子和公主終于幸福快樂地走到了一起。帶著東方色彩的說法,也就是才子佳人,有情人終成眷屬,如此,是為“大團圓”。張愛玲把在她生命中出現過的希望記存的人、事寫下來,叫他們粉墨登場,后又悄然落幕,遺憾的圓滿,如此,是為“小團圓”。而“小團圓”或許才是那些幸福結局的后續,在油鹽醬醋和時間碾磨之后的真實。
?????? 愛若能參破/終究是寂寞/忘卻了前因后果/
?????? 年月里蹉跎/輪回中錯過/被遺忘的人是我/
?????? 緣是可念 不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