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教學體驗,沒有特意整理文章邏輯,請順流而下閱讀
作業: 設計一份調查問卷:邁入成年期哪些是優先排序的因素影響發展;建立你的假設,并寫一份報告關于這次的調查。
學生的作業用了心,用不用心這件事其實老師或者家長是逼不了的,而完全是要學生自驅的。學生通過建立問題(這里是課程里布置的任務),探索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一種學習,或者說學術學習的樂趣,感受到所學知識跟實際生活的聯系,以及這個過程中每一個階段自己的變化和成長, 他會用心對待作業。因為每一次作業對他而言都是一次挑戰,而不是死記硬背一些不知以后有沒用用,怎么用(學生第一次來上課跟我說之前學習感覺的原話)的東西。
他能感覺到學的這些東西,做的這些作業跟他自己實際生活的聯系,譬如:各種調查問題,設計廣告提案,商業建議書,寫影評,辯論稿, 劇本,等等,我都記不得了。
同時,最關鍵的是,他能靠自己的獨立,創造性的思考解決問題(學生再也不跟我說: 老師,讓我看一眼正確答案怎么寫的,就一眼,這樣的話)感受到這樣一種成長的過程。
請忽略圖片中可能存在的語法錯誤,還要再改
這樣一種良好的學習體驗以及建立-探索-解決問題的求索過程,是學生會用心對待作業的原因。而一旦開始認真對待作業,這就會形成一種態度: 認真;加之因為課程有意思(學生原話),他會建立對于學習的正向的感覺,那就是有樂趣,有挑戰(需要自己努力),(努力了)有成長,那么,他會開始對知識或者(學術)學習饑渴,自然開始有內驅力主動的學習,好好的完成作業。
套用課程里的話,認真這個品質對于邁入成年期的年輕人而言很重要 。
第二:
每一門課程,每一單元都會有一個調查和反饋,需要學生來寫: 通過這門課你期待學到什么?你將怎么學?你的長處和短處?你需要什么幫助?你的目標?
每一單元的反饋: 本單元你最喜歡的部分? 你需要繼續研究的部分?? 你將怎么跟你的實際生活相聯系?
這樣個一個完整的學習閉合,學生會清楚的知道要學什么,自己的短板是怎么,要怎么提高
舉例:本單元講邁入成年期的問題,其中一個作業是分析各個階段要不要獨立出去的問題。
學生寫的單元反饋作業:需要進一步了解的問題,一個學生寫: 需要進一步了解成長的真正含義。 一個學生寫,需要思考自己何時獨立的問題。
這表明學生思考了
第三:
另外從教學上,真實體會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教他各種現成的,他自己可以搜尋獲得的知識,不如教他如何自己獲取這種知識。雅思閱讀文章里有一篇講教育,原文翻譯過來是: spoon education 喂養式教育也許能幫學生獲得高分,但對于他以后的人生卻沒用什么好處。與其剝奪他主動探索知識的自主性和樂趣,不如把這個過程還給學生——這也就是所謂的教練式教學把
每個學生都是熠熠生輝的,換種教育的方式,也許他身上潛在的之前被掩蓋的(學術)學習的能力會被激發出來。當然,學術學習是學生發展的其中一個維度,我們并不能簡單的用這一個維度的好壞來衡量或是評判一個學生,其它方面: 體育的,社交的,創新力的,也是其它維度,就是我們說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