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我很多年前就看過《窮爸爸富爸爸》系列書籍,但是卻從來玩過作者所創的現金流的游戲,偶然之前經朋友介紹參加了九哥舉辦的線下現金流游戲沙龍,獲益良多,也對自己有個更多的認識。
這個游戲的設定就是我們的模擬人生,從20歲開始到60結束,一共40年的奮斗時間。而這40年的目標就是實現財務自由,即非工資收入大于支出。游戲進行到60歲的時候,我依然沒能擺脫老鼠賽跑,一生依然忙忙碌碌走到盡頭。
當時想到如果這就是現實,那該有多可怕。心有余悸。后來大家各自分享游戲感觸時,我發覺了自己身上所欠缺的一些東西。
一、站在全局的角度來看待事情,不要被局部的細節所迷惑
在游戲剛開始的時候,進入老鼠賽跑,我能明顯的感到自己是站在一個上帝的視角來觀察和指揮這場這場游戲,我決定著那只在游戲中代表我的紅色小老鼠的命運。這個時候,我是將自己和這只小老鼠分開的,我決定它的走向;但是人生進入40歲的時候,我沒有在體會到那種“上帝的視角”了,我完完全全變成了游戲中的那只紅色小老鼠。
游戲的前半段,我還只覺的這只是游戲,抱著好奇的心態絲毫沒有考慮我的目標是什么藥怎么到達那里,而是按部就班的,搖到什么是什么。但是到了中點的時候,別人已經玩的非常熟練,我才意思到我的目標是非工資收入大于支出“,”比別人更晚的意識到目標“讓我變得開始焦慮,我被這種焦慮所牽引,只想著趕快發工資趕快發工資,更加無法專注于目標。
“當局者迷”說的就是這種狀況,我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自己的目標在哪里,不要被眼前的瑣碎事物牽絆了心神而慢慢忘記了自己要去到哪里。
二、職業好工資高,未必就一定是件好事
開始抽到的身份決定了我們的起點,這就像我們每個人的出身一樣無法選擇。在游戲中,我的職業是飛機駕駛員,算是比較好的職業了。但是工資高,意味著消費也高。所以大家看起來職業不同,但是在“非工資收入大于支出”的這個目標下,除非拼爹,否則大家的起點是差不多的,因為大家每個月能剩下的現金流其實是差不多的。
這種情況下,反而看起來職業好的人是處于劣勢。我在游戲中的工資是9500,但是基礎的支出卻達到了6900。無論是父輩的積累還是高收入的工資,長期處于這種情況下,都會導致我們的支出不斷增加而不會減少。
這也意味著要實現財務自由,我的非工資收入必須大于等于6900。而我身份的伙伴抽到的是小學教師。工資大概只有不到兩千,支出也是一千多一點,也就是說她的非工資收入可能只需要大于1500就夠了。
這意味著,如果白手起家,我們比那些一無所有的人更加沒有優勢,背負了更多的財務壓力。
三、積累原始資本很重要,及早得到第一桶金。
要想實現“非工資收入大于支出”,就意味著,我們必須學會用系統賺錢,讓錢生錢,建立生意系統或者進行投資而不是靠出賣時間來賺錢。無論是建立生意系統還是搞投資,都必須要先有一定的資本才能進入這個領域。無論多少,及早開始積累自己的原始資本。無論多少,都必須有,少可以做小生意,多就做大買賣。
四、看清楚哪些是自己可以調控的資源。
你手里的錢被并不代表你的資源只有這些。所有你可以調配的金錢、包括你自己的錢、父母的錢、朋友的錢、銀行的錢都是你可以調配的資源。同樣的,你的朋友也是你的資源。
資源的形式多種多樣,關鍵的是你有沒有意識到,這是你可以加以利用的部分,如何利用這些來創造財富。
就像老師說的,如果你只能看到你手里的那些錢,那么你的世界就只有你身邊幾公里的一個小世界。但是如果你能看到周圍所有課調配的資源,那么你看到的世界就是無限大的。
我在游戲中,由于內心只認為手里的錢才是自己的資源,所以一直畏首畏尾,呈現出一種保守的狀態。只敢做一些小生意,什么大的舉動比如投資商業活動、購進房地產、股票等等都不敢去做。直到渾渾噩噩到了40歲之后,才發覺“如果我一直保持這種狀態,不去做一些大的改變,那我到60歲都一直維持這種狀態了,那還不如趁著還有20年去拼一些大的機會”。
但是即使我有了這樣的想法,我依然被自己“我手里沒有錢”這樣的想法所牽絆,我始終意識不到:我可以跟身邊的朋友借錢、還可以從銀行貸到10倍的錢來做這些事。
先鎖定自己的目標,在看清自己具備了哪些資源,還欠缺哪些,需要通過什么途徑來獲得。這種意識需要在不斷的練習中才能得到改善。
五、共擔風險,學會與人合作。
我身邊的小美女有一個機會,但是她自己承擔不起,所以問其他人要不要買下來,當時有兩個小伙伴都想買,但是每個人各自的錢也不夠負擔這一部分,因此他兩商量一起合資來買下來這個機會。
發生這一幕的時候,我能明顯的察覺到自己的內心閃過一絲恐懼,而且整個人開始變得焦慮。我對于這種行為是十分抗拒的,一如我在生活中拒絕朋友們的此類要求一樣。我拒絕與人合作,因為這意味著要承擔風險,而我不愿意承擔這份風險,說的更深一些,或許是,我并不信任其他人。
造成這種心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事情發生的太突然而你對這件事不了解,不了解就意味著可能是不可控事件。就像你一開始被保險員推薦保險的時候一樣,你的心里是存在戒備的;但是當一段時間后你對保險有了一定的深入了解,你可能不就會那么抗拒了。
不斷地去接觸和了解新事物,擴大自己的認知領域,才能在機遇來臨的時候識別出它的好壞進而做出判斷。
六、環境也會影響你的發展速度。
游戲進入下半場的時候,我開始購入房地產,到游戲結束時,大概手里是有4處房地產,一個企業,一個代理品牌。
但是這些東西帶來的現金流太少,我一直期待著會有一些市場風云可以將這些進行出售。但是到活動結束我都沒有等到這個機會。
因為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參加游戲,所以整個游戲進度非常地慢,到60歲的時候,“市場風云”的牌還有大概一半沒有被掀開,也就是說有近一半的機會,因為市場運轉太慢而沒有機會出現。
同樣的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在市場運轉非常緩慢的情況下,你購入的資產未必真的是資產,而很有可能成為你的負債(沒有讓錢流入你的口袋,反而把錢從你的口袋拿走了)。
七、管理自己的金錢,制定標準。
如果要管理自己的金錢,就一定要設立適當的標準,比如借錢出去的條件是什么?如何償還?等等。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金錢流入流出,就是因為沒有設立標準。
游戲后半場,大家開始有了合作意識,開始有了跟身份人借錢的想法。但是卻無論是合作還是借錢,大家都只是很隨性的做出了選擇。不會去談論合作的方式分成、借錢的周期利率等等并沒有對結果進行一個預判。
我身邊的小美女第一次借給我錢的也是這樣,但是第二次的時候,她就開始有了管理金錢的意識,開始跟我談論拿這些錢要做什么收益如何還款的利率多少等等。
管理金錢不僅是讓我們在做決定的時候對結果有個預判,更可以在我們對環境不熟悉的情況下不會手忙腳亂。試想如果我有自己的金錢管理標準,在上面的情況下,我的反應會不會更好一些呢?
八、及早從“老鼠賽跑”中掙脫,進入“快車道”。
根據羅伯特的四象限圖。雇員、個體商人、系統建立者雖然“老鼠賽跑”,進入“快車道”也就意味著進入了“I投資”象限。
這個象限與其他象限對于資源的吸引恰恰相反,普通人被資源吸引,但他們吸引資源,所有的資源都會為他們主動奉上,供他們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九、學會轉嫁意外和疾病風險,以應對突如其來的大額開支。
我在生活是一個沒有什么保險意識的人,像我身邊的人一樣,我覺得保險大部分都是沒什么用的。但是我在游戲中卻認識到了保險的重要性。
在游戲一開始的時候每個月100的保險,我覺得沒用就沒買。后來自己抽到了保健品代理,給自己買了一份,不過其實內心也是覺得沒用的。
游戲中發生了兩次重大疾病,是面對所有人的。第一次有保險的小伙伴順利躲過,但我就慘了。不僅有大額支出,還要停賽一輪,因為要住院……這樣算下來,一場病,不僅要花掉你過去和現在的錢,連你未來的錢都要花掉,損失太大了!
第二次的時候我也中招了,但是因為保健品的緣故,可以有多一次機會。這就好比你平時做運動吃了很多保健品,在你生病的時候這些能讓你抗的時間久一些,說不定就等到那個救命的藥康復了。沒有,肯定直接死了。買的是一個可能性。
十、培養自己作為商人的敏銳度。
這個可以分為兩點來說,一個是你要培養自己發現機會的敏銳度。一群人里,有個姑娘每次我們抽到什么的時候,她都會說“我愿意出錢買你這個機會”,開始的時候,我們怎么也想不明白她這是干嘛呀?到后面我們就漸漸明白了,她是在買機會。因為玩了很多次,她很熟悉這個了。
第二個方面就是作為一個商人,是一定要掙錢的!覺得不好意思賺別人的錢是個什么鬼啊?不好意思加價,那還叫什么商人啊?
十一、看不見的東西,決定看得見的東西。
我們的行為皆是因為我們的心智所導致。我們的精神世界、頭腦里的各種聲音以及我們的情緒共同影響了我們的實際行為。沖動消費沖動消費,就是我們被自己情緒所控制而做出了不合理的行為。
對策:通過學習、加入圈子、旅行等方式提升自己的“配得感”。對抗自己頭腦里各種你追求財富的聲音。把手放在胸前,大聲說出來“我是很昂貴的!我是很昂貴的!我是很昂貴的!“
十二、分清楚“資產”和“負債”。
資產是讓錢流入到你的口袋里,而負債則是把錢從你的口袋里拿走了。當你想買一件東西的時候,想一想,這對我是負債還是資產?他能為我帶來什么?我如何通過另外的方式來支付這筆費用,將他變成我的資產?
十三、你的企圖心足夠強嗎?
有一個翻身的機會,你要不要去爭取?你要不要,去跟很多人搶這個機會?
很不好意思的說,生活中的我,從來沒有去主動爭取過,更不要去跟別人搶了……看見人多,我就走的遠遠地……說白了就是裝,覺得主動去要很沒面子,跟別人搶有失體面(這到底是對自己有多深的誤解……)
游戲中,身邊的小美女就差一步就可以跳出“老鼠圈子”進入快車道,讓大家幫她籌錢,其實我看過她需要的金額后很想說一句“我正好可以從銀行貸那么多錢,我貸了給你吧”,如果是站一個安靜的場合或者人少的場合,我一定會說。可是我看見幾個小伙伴熱火朝天的討論你出多少你出多少,我就冷下來了,最后什么也沒說,什么也沒做。
我是想了的,可是不管什么事,我只要覺得有很多人想去要去做這件事,那我就不會再對這件事投入太多關注了。
現在真的好想打死那樣的自己!
公平競爭,競聘上崗有什么問題啊?自己在心理扭捏個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