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清風
本篇編輯 | 董小姐
當值編輯?|?大花
▼
今日導讀
????今天帶給大家的分享,來自一位孩子的母親。曾經,她的兒子因抑郁休學、頹廢在家、一度沉淪,而如今,兒子重新振作,漸漸找到了內心的力量,見證了這一切變化的她,書寫下了自己在陪伴兒子的一路上,內心的收獲和感悟。
?通過親身的經歷和親眼的見證,她深切地感受到:只要家長足夠信任孩子,孩子就會慢慢生發出無窮的動力、勇敢去面對自己的困難、找尋解決自身問題的辦法。放下期待,才能接納現在,接納現在,才能成就未來。淡定從容的陪伴,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 ? 她也寄語其他家長:人生著實很長,我們實在不必慌張,唯有祝福而矣!她堅信兒子的人生自有軌跡,他一定可以到達他的春暖花開。
和兒子在雨夜的一段對話
昨天,兒子主動提出來和我一起去跑步。外面下著毛毛細雨,兒子說,沒有在下雨的夜里奔跑過,就不能稱之為六月的夜。
一路上,兒子興致勃勃,他已經很久不曾跟我有深入的交流了,因為他總有很多的負面思維和負面情緒,而我往往接不住,導致最終不歡而散。
兒子跟我講,他發覺自己最近有了很大的突破,他對待身邊的人已經學會了包容,無論是對朋友,還是對爸爸。他說,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你不可能要求所有人的想法行為都像你一樣,處處挑剔指責別人,那是因為把自已比作了標桿,其實這是對別人的不放過,也是對自己的不放過。
他還說,以前上學的時候,每個星期偷空玩手機的時間,都覺得好快樂,可是現在大把的時間在家玩手機了,可他卻覺得很空虛、不快樂,可見手機并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啊。
兒子講,現在才發現,其實我們都要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我聽了,內心狂喜,卻也裝作波瀾不驚的趁勢講:“兒子,你真棒,你的格局比以前進步了好多,就連我們好多大人都未必比得上你的思想和境界呢。”
是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任,學習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是我們終身的功課,我們不能因為有情緒,沒有處理,而殃及身邊的人。
我接著說:“就像以前,媽媽因為工作的原因,或是和你爸爸之間的問題,而有了不好的情緒,自己不懂得及時去處理,而無端發泄到你身上,這就是媽媽的不對,媽媽必須向你道歉。”
兒子沉默不語了很久,我知道他的內心一定是接受我的言論的。最后,兒子和我說:“媽媽,我這段時間都在想,我讀了這么多年書,是為了讓自己更幸福,如果我整天就這樣在家怨天尤人、自甘墮落、自毀前程,那讀書的意義在哪里呢?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是我現在最該去研究的,我想王陽明如果生在現代社會,相信也會是類似于我這樣,年少得意,中途落寞,但最終還是依托自己的力量獲取了他自己想要的東西。”
望著夜雨中這個奔跑的少年的背影,我的心中感慨萬千,眼淚不自覺地流了下來。
從“如我所愿”到“如娃所是”
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家長足夠信任孩子,當孩子感受到了我們的信任和無條件的愛,他就會慢慢生發出無窮的動力,他就會勇敢去面對自己的困難,他就會去找尋解決自身問題的辦法,用客觀的安排來帶動主觀的執行,慢慢提升自己的行動力。
而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來自孩子的內心,一種發自內心的動力,這就是生命的活力,一份源源不斷的生命動力!
青春期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要做自己,兒子出現的偏差行為其實就是對我們過去錯誤的教養方式的反抗,他是用一種我們最不能接受的方式來讓我們醒悟,慶幸的是,我足夠幸運,我結識了郁金香,認識了鏡面老師、涵香老師,還有很多很多一路同行的人,并迅速改變了教育觀念,從“如我所愿”轉向“如娃所是”上來。
我現在要做的,是為過去的錯誤向孩子道歉,讓孩子慢慢走出自我否定,去為這段少有人走的路賦予積極的人生意義,讓孩子逐步認識到這段歷程的非凡意義,不再認為自己暫時的不學習是一種人生浪費,而是在找尋真正的自我,尋找自己的人生方向。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我堅持“三不”原則,放手讓孩子體驗自己的人生,所有的選擇都交還給他,接納孩子的任何選擇,即便是我們看來錯誤的選擇,也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和體驗,因為人生其實沒有什么對錯,只有經歷了才能懂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最適合自己的,沒有體驗的人生是蒼白的,是空洞的。
人生本就是一個不斷試錯、不斷調整、不斷精進的過程。過去的我們,總是一味地想孩子避免挫折、避免受罪,但無形中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一個永遠正確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一個永遠成功的人,其實就是一個失敗者。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在失敗了99次終于走上了正確的路,正因為那99次失敗,才能夠體會到那一次成功的喜悅。沒有失敗哪來成功,沒有痛苦哪來幸福。生活本就是五味雜陳,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品嘗苦,他就失去了品味甜的能力。
所以,李中瑩老師的一句話道出了真諦: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是培養出孩子有照顧自己人生的能力。可以這樣想一想:如果沒有了爸爸媽媽,我的孩子能不能獨存??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首先我們要看清孩子是誰,然后陪他在自己的賽道享受自己的人生,這才是為人父母的正確打開方式。
而看不見自己的孩子是誰,人云亦云,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他不擅長的賽道,這是閹割孩子的靈魂,是養韭菜的不二法門。
淡定從容的陪伴,心懷信任
在《請回答1988》中,金正峰因為身體原因,復讀六年都沒能成功,可他的爸爸卻說,“他能好好活下來就已經很好了,我都感激得不得了了,不要貪心。”這個家,當然會歡迎一個成功的你,但也會為一個失敗的你兜底。我想,這才是父母和家存在的意義吧。
放下期待,才能接納現在,接納現在,才能成就未來。淡定從容的陪伴,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我始終記住我讀到的三句話:不能滋養孩子的話,堅決不說,孩子不感興趣的話,堅決不說,孩子不開心的時候,堅決不說,并且你越心甘情愿的閉嘴,效果越好,因為你閉嘴不是為了什么,就是為了我們孩子以后的精彩綻放。?
莫向鏡子上去使勁擦,擦破了鏡子,鏡子也不會有改變;莫向孩子身上去使力,因為用力用錯了方向,只會變成一種控制。孩子的問題需要我們父母二人來解決,但最后歸結于“我”本人來解決問題,“我”需要好好修行。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這句話,值得我們好好深思。
很喜歡村上春樹的一段話:假如您此時此刻剛好陷入了困境,正飽受折磨,那么我很想告訴您:“盡管眼下十分艱難,可日后這段經歷說不定就會開花結果。”也不知道這話能否成為慰藉,也不知道我的兒子何時能走出他的心靈困境,有時候也會想到徹底放棄兒子讀大學的執念:我只要他活著,哪怕他打游戲,哪怕養他一輩子。
但是轉念一想,信任等于祝福,信任他的生命自有他的安排,信任他不會成為你,只會成為他自己,信任當你給他足夠的愛,他會朝著正確的方向移動。
鏡面老師說,不是孩子走出困境了,我們才放下擔心,而是我們放下擔心了,孩子才會走出困境。我堅信兒子的人生自有軌跡,他一定可以到達他的春暖花開。好在人生著實很長,我們實在不必慌張,唯有祝福而矣!
備注:每個人的體質和病癥都不太一樣,因此,文章中的治療方式,僅做參考。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