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卡夫卡在他的短篇《判決》中,描述了父親對兒子的怒吼:“等你成熟竟用了這么久——要等到你母親去世........“。
長久以來,我一直都想找一個詞來概括我看過的那些優秀父母、優秀教師、優秀的人以及寫優秀文章的那些人,我一直沒找到這個貼切的詞來形容,直到我聽到一位老教授用80幾年的人生經驗講的短短的幾分鐘的音頻,那個詞我終于找到了。
這個詞是心智。
是的,優秀各有各的優秀,但他們有一個共性,這個共性是他們首先是心智成熟的人。
我們努力想練就的那種天高云淡、波瀾榮辱不驚、得失不詫,他們都已做到且能掌控自我,能用一種非常平和的心態去掌控各種狀態。
這樣一種狀態,看似簡單,然而沒有潛心修煉,沒有經歷過苦痛的掙扎、磨難的洗禮,是很達成這種境界的。
一帆風順的人生同樣也可以歷練這種境界,但味道大不同。
苦痛和磨難毫無意義,對它們的思考才是。生活就是這樣,它從來不缺少驚喜,給你磨難的驚喜,給你喜悅的驚喜。無論是哪一種,我們都會敞開懷抱,接納它,因為它屬于我們,必定有它來到的意義。
02
而一個人,沒有充分的自知之明,不具備成熟的心智,無知到認為這個世界都為了你轉,希望人人都把你當一回事,等待你的,注定是無盡的煩惱和困擾。
一位朋友,請原諒我沒有接聽你的電話。
你在微信上告訴我目前工作上的困境和困擾,老板的慢決策,同事配合不力,自己的壓力等,我在微信上開導著你,雖然我一樣做不到事事坦然。
我其實也不閑,愿意花時間開導你,一定程度上也是希望自己更篤定。
在任何環境中,當你感到處處受阻一度走不下去,請多想想自己,不要抱著十全十美的心態去要求外在,哪怕是對自己。
這世上的很多事,都是有殘缺的。我希望你真正意識到事情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一頭扎進抱怨中無法自拔。
往往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很多時候讓你焦頭爛額的那些事,其實并沒有那么嚴重。
我以為你懂了,但你微信上發來的話證明,你沒懂。
當電話追來的時候,我沒有接聽。
大家都成年了啊。不要試圖從別人身上尋找破局的解決之道。它永遠在你自己身上。
03
等你成熟竟用了這么久。
有些人年紀輕輕就懂得了活了半輩子人才活明白的道理,并能真正踐行起來;而有些人,一輩子甚至都活在不成熟這個巨大的坑中。
人生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活成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只有成為了這樣的人,才有可能觸摸到人生的一些喜悅,同時避免一些無謂的煩惱和困擾。
心智成熟靠什么獲得?
有些人靠閱歷和經歷,閱人無數自會萬千丘壑看遍;有些人靠遠行,閱景無數,走的再遠往往也只為了找尋自我;還有些人靠領悟和思考。
這些條件都沒有怎么破?
那就多看書,盡可能的多走多看多思考。
人類是極端功利的,他們只尊重強者。而強者,首先得心智成熟。
沒有任何人能真正幫到困惑的你,你得學著逼自己成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