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網絡時代為大家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聯絡方式
我們家的兄弟姐妹們建了一個微信群
現在成員已經發展到了22人
每天大家在群里聊聊天,曬曬娃
揭一揭各自小時候的糗事以及搶一搶紅包,
雖然各自都在不同的城市生活,卻仿佛就在身邊。
最近分享的喜事是我弟妹懷了二寶,
我堂妹說她開心的想要披個橫幅
去我們老家的村子跑上幾圈,廣而告之這個好消息
好笑之余,滿滿都是溫暖和感動
我是大家庭里的大姐大,除了我弟和我妹之外
我還有三個堂弟,兩個堂妹
我弟小我17個月,我妹小我125個月,
其他弟妹小我四歲至十歲不等
因為跟我弟只隔了一歲多,所以從小他就欺負我
我媽經常聽到的聲音就是我喊的
“媽,弟弟打我。”
其實他就是皮,手癢,老是喜歡招惹我,
我打不過他,只能告狀搬救兵。
因為皮,他沒少挨打,每次他挨打的時候,我也莫名的覺得疼。
不得不說,我媽真的很疼孩子,在那個還僅能吃飽的年代
她還能省下雞蛋煮給我們姐弟倆吃
我喜歡吃蛋黃,不喜歡吃蛋白,但一個雞蛋只有一個黃呀
于是我就去游說我弟,跟他說蛋黃可難吃了,還容易噎人
我弟信以為真,把蛋黃跟我交換蛋白
所以后來就變成我每天早上吃兩個蛋黃,我弟吃兩個蛋白
他直到長大的好長一段時間都不喜歡吃蛋黃
看來被我騙得夠慘的啊!
我們曾經一起養過好幾條小狗
因為各種原因夭折了,每一條小狗夭折的時候
我們兩都要為它哭上一場
還堅持要把它埋了,絕不吃它的肉。
我們還一起種過一棵扁豆,你想像不到它后來結了多少扁豆出來
反正我們一大家人吃了一個季節。
我們也曾一起下田插秧,跟在大人旁邊,把秧苗插得歪歪扭扭
而且直到收割的那一天都能分辯出哪些是我們插的,
因為比別的稻子明顯矮出一截。
春天的時候,我們跟在犁地的大人后面撿蚯蚓回家喂鴨子
夏天的時候用棉球出去釣青蛙,或是去田里撿田螺回來喂鴨子
現在想來真是罪過~
我弟學游泳練憋氣,叫我陪他,他吸了一口氣下到水里
我等了一兩分鐘就已經覺得有一個世紀那么長了,
嚇得都快哭出來時他終于從水里冒出來了。。。
小時候一起經歷的事情寫起來可能寫個三天三夜都寫不完
然后有一天,我跟他一起去鎮上
因為他腿長,走路快,我跟不上他的速度
只好拖住他的胳膊讓他帶著我走
他跟我說“你別拉著我,讓別人看見了還以為是我女朋友。”
我才發現,原來,我們都已經長大了~
我妹小我十二歲多,所以,我的記憶里就只有:
小屁孩,小屁孩,討厭的小屁孩
每天放學回來,就要帶她玩,一言不合就要哭
去哪都要跟著,整個一跟屁蟲
我媽把大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拿來照顧她了
我一度以為我媽不愛我了
我步入社會開始工作時,她才上小學二年級
年齡的差距讓我們一度有代溝
直到近幾年,她工作戀愛結婚了,我們的代溝也終于慢慢縮小了
雖然見面的機會很少,但我知道,彼此都深深牽掛著。
那天在路上碰到一個八九歲的小哥哥帶著五六歲的妹妹
穿著公主裙的妹妹被橫在路上的一條蚯蚓嚇得邁不開步子
哥哥一邊罵著“傻X”(咳咳,小盆友,說臟話是不對的哦)
一邊走回來一手牽住妹妹,一腳踢開蚯蚓,大步走了
看得我有點目瞪口呆,一邊心想說
“現在的小男生這么早就會演霸道總裁的戲碼了么?!”
一邊又為他霸氣的保護妹妹的場景感動
想著等我們家姐姐上大學時,
一個一米六八高的大姑娘(一米六八是我期望的哈)
領著一個才上小學二年級的小男生跟別人介紹說
“這是我弟弟”,呃,那畫面有點太美,我不忍直視。
放開二胎政策之后,很多人都在糾結要不要生的問題
生一個還是兩個,是每對夫妻的自由,也是他們的選擇
關于這部分,沒有人可以站在任何立場要求別人該怎么做
對于有弟有妹的我來說,
在父母都離開后,還有人可以一起回憶童年
僅此一條,就已經是足夠有力的理由。
只是如果做了決定,就要早點行動才是,
這樣兩個孩子才能像我和我弟一樣一起長大。
不然就像我和我妹一樣:你還沒長大,我已離開家,
我們需要很多年去填平彼此間的代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