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談及中國的近現代教育,就不得不提到陶行知這位大教育家。陶行知可謂對中國的近現代教育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今年2016年又是陶行知誕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故而在此追溯陶行知其人其事也是別具意義的,作者儲朝暉就通過這本《多維陶行知》將陶行知的方方面面展現在我們眼前,為我們全面介紹了陶行知其人以及其教育理念。
? ? ? 本書一共分為五篇(也即五個章節)來解析陶行知先生。
? ? ? ?在第一篇“人中之人”里面通過將陶行知先生與同時代的其他有名的人物進行了對比描述,這樣也更加突出陶行知獨具一格的思想。例如在‘晏陽初·陶行知—相切與相離’一文中作者將晏陽初和陶行知進行了對比研究。
? ? ? 在這里面,我看到了兩人雖然出身環境不一樣,陶行知出生于安徽的貧苦農村,晏陽初出生于四川的一個書香世家,但是兩人成長求學的經歷確實基本相同的(在教育方面),從而使得他們在教育上的目標是一致的——興辦平民教育。沖著這一點,兩人在國內可以說開始是合作的,兩人的合作對于中國的教育也是有著巨大左右的。如書中所言:“首先是掀起了一場在中國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以勞動大眾為對象的教育運動;其次,他們是愛國知識分子合作的典型;再次,他們都采取了既不照搬古代或西方的理論和方法,又不一概排斥他們的正確態度,通過親身的調查和試驗來推動教育事業向前發展”。可以說如果兩人能夠一直保持這樣的合作狀態,那么可能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情況可能就不一樣了。然而他們二人還是有顯著區別的,陶行知先生除了在平民教育很熱心,還在其他活動忙碌;而且兩人對于平民教育的理解也不盡相同,這也導致了之后兩人最后分道揚鑣。
? ? ? 雖然后面兩人也都關注鄉村教育,都意識到鄉村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兩人的關注點還是很有區別的,書中正文P49進行了詳細說明,讀者可以自行閱讀品味。而后期兩者對于國難的不同態度以及最后兩人的不同命運,作者也都進行了詳細說明,這樣的對比手法是很有利于我們更加形象地了解陶行知先生。
? ? ? 本書作者不僅僅在第一篇將陶行知先生與其他人進行了對比,后面的幾個章節則從陶行知先生在平民教育中的具體實踐以及相關的理論,這對于現在的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們來說是很有借鑒意義的。例如在‘陶行知怎么辦教育里’一文就通過陶行知先生的辦教育經歷的除了四個‘鏡鑒’,雖然陶行知先生所處的時代是民國,但是其教育真諦是沒有過時的。
? ? ? 書中還談到了陶行知先生的自由主義思想,作者也談到了陶行知與基督教之間的聯系,而這對陶行知在教育方面的實踐到底有何種影響,讀者們可以來看看本書。相信這本書對于想要深入了解陶行知先生的讀者是不會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