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說:“若失去了勇敢,就把一切都失掉了。” 什么是勇敢,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定義都不同。有的人本身就很勇敢,能夠堅持自己內心的想法,并付諸于實際行動;有的人天生膽小,明明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卻遲遲不見行動。勇敢的人很多,膽小的人也不少,如何克服心中的膽怯,成為一個能夠支撐人生信念的勇敢的人,是一個我們需要討論的話題。
個人認為,一個勇敢的人,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勇敢,需要勇氣
鼓起勇氣是向勇敢邁出的第一步。找工作時看到一家心儀的公司,因為擔心能力不匹配,不敢主動的介紹自己,錯失了一次展示自己進入優秀公司的機會。事后懊惱,應該多一份勇氣,才不會使自己后悔。身邊優秀的人值得學習的特質各有不同,但有勇氣卻是ta們共有的特質。認識一姑娘,同一期進入公司實習,6個月實習期滿后,去競聘公司的某職位,面試的HR都是公司老總,姑娘一進門拿著自己的手機打開自己的微信二維碼,說道:“歡迎各位老總加我微信,我是XX,來自XX”。獨特而又需要勇氣的開場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談及面試內容,單就這份大膽而又出眾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結局意料之中,在10V1的競爭中毫無懸念的將這個職位收入囊中。
勇敢,需要底氣
底氣是勇敢的來源。沒有底氣的勇敢是維持不長的,在面對難題時會盡顯怯意,給人一種空架子的感覺,自然讓人知道你沒有真才實學。有底氣的人會給人展示出一種風度,而風度又來自于廣闊的見識以及深厚的積累。在網絡信息轟炸的時代,快消品盛行,我們很容易通過網絡渠道接觸到海量的信息,但是往往看過之后只是覺得好玩有趣,走馬觀花的刷完一遍,填補一下空閑的時間。網絡在給人帶來樂趣的同時也增加了大眾的浮躁心理,越發讓人覺得看的東西很多,能用的卻很少。在碎片化的知識中,要分門別類形成系統的理論才能為自己所用。著名的財經作家吳曉波老師便是很好的例證,在滿滿的行程安排中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獲取最新的資訊從而進行解讀,形成自己系統的理論見解,廣受好評。腹有詩書氣自華,底氣便來自理論的積累,一個有底氣的人自然會變得勇敢,讓人信服,從而更具有執行力。
勇敢,需要從容的心態
提起勇敢的人腦海中不免冒出張飛手拿長矛奮勇殺敵的樣子,但是諸葛亮舌戰群儒的從容大氣姿態亦不乏讓人感動。正如之前熱播劇《瑯琊榜》中的人物一樣,給我們呈現出的每一個角色都很勇敢,但其姿態又有不同,熱血勇士如蒙摯與靖王般的模樣,張揚瀟灑如郡主般,隱忍堅毅如梅宗主般。但劇情打動我的有一處,當梅長蘇講述言侯獨自奔赴敵軍營帳,手執王杖櫛節,絹衣素冠,只身一人穿營而過,刀斧脅身而不退,以一己之力說服敵軍聯盟,使其漸成分崩離析之態。此等從容姿態不枉被網友戲稱一等勇士。以史為鑒,面對難題,更應該以一種從容淡定的態度去面對,方不失英雄本色。
對于勇敢這個話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正如我現在寫下的這篇文章也不乏為一種勇敢,馮貓笑稱:做一件事情開頭難,中間難,結尾也難~ 那就勇敢的適應這種難度,本著有點看頭的心情寫下這篇推文,博各位看君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