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10? 天氣:晴? ? ? 心情:好
? ? ? ? 今天,一位鄰居朋友讓我給她朋友的孩子推薦一位良師教授聲樂,在了解孩子一定情況后,為她推薦了一位很有教學成果的聲樂老師,隨即,我們也圍著音樂教育的話題而聊開了.......
時常有朋友問我:
? ? ? 我們家孩子總在家里聽著音樂舞動,是不是學跳舞好啊?
? ? ? 我家寶貝聽到動感的音樂就很高興,我希望他喜歡抒情、古典些的音樂,怎么辦啊?
? ? ? 我家孩子四年級了,還什么都不會,班里同學有學鋼琴、管樂、民樂的,我家孩子現在學是不是太晚了?
? ? ? 我家孩子4歲多,再不學鋼琴啟蒙,是不是就過了那個最佳啟蒙期?
? ? ? 成人再學唱歌或學一門樂器會不會很費勁?
? ? ? ? ......
? ? ? 首先,大家如此重視音樂的學習,真的倍感欣慰,今天的年輕父母比20年前的父母對孩子音樂學習的重視程度要強很多!這是一個民族整體音樂水平提升的趨勢。學習音樂為什么?為了會一門樂器;為了未來是一名會欣賞音樂的觀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知大家有沒有細細回想過,在所有的學科中,哪一門學科是需要具備注意力分配能力的?沒錯,那就是音樂學科。你需要聽著音樂去唱,甚至聽著音樂邊唱、邊跳、邊彈。這種注意力分配能力的訓練,是有利于一個人一輩子的全面發展。
? ? ? 聽過很多朋友詢問 前面列舉出來的類似問題,同時也接觸過各年齡階段的學生,小到3歲,大到70多歲,中間同齡的學生也會各不相同。我大致按三鐘年齡段的劃分來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僅供參考。
? ? ? 幼兒:3——6歲,孩子心理處在幼兒期,接受能力和理解力有限,生理也處在骨骼發育的快速期,學習上基本沒有什么記憶策略,更多的需要“游戲”。所以,盡可能多的讓孩子接觸音樂游戲,聽著音樂做動作:踏步、拍手、拍肩、扭扭身體或角色扮演等等,舞蹈興趣班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噢~都是有利于培養節奏感和樂感的。如果有想法學習一門樂器,在有一定節奏感和樂感的基礎之上,再結合孩子自身的心里、生理發展情況,咨詢相關的樂器專業老師,當然,建議從孩子的興趣出發,不要因為從眾而去勸慰孩子學習鋼琴或其它樂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 ? ? 兒童:6、7歲——12、13歲,也就是小學階段,是為一生的學習活動奠定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的時期。每個孩子的成長情況也不盡相同,在學習能力上,有的屬于一點就通、有的屬于慢熱型。其實,學習技藝需要那么著急嗎?需要趕鴨子上架嗎?三、四年級再學音樂特長就一定晚嗎?不是,為什么要學?這就需要家長自己端正心態,孩子學習音樂是為了什么?是為了和其他孩子競爭?為了掌握一門音樂技能而去學?還是希望他/她學會一門音樂的技能,在他/她休閑之余能用這門技能來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陶冶情操”?還是要回歸到“興趣”這一點,一定是孩子自己喜歡做這件事情,他/她才會愿意花時間去學習、練習。在學習和練習的過程中,孩子會品嘗枯燥、乏味、挫折等滋味,繼而去不斷重復練習、糾正、解決問題。經歷這些,他/她才會獲得進步,從而獲得成就感。
? ? ? 成人:包括青年期(18歲——35歲)、中年期 (35歲——60歲)、老年期(60歲——衰亡)。個人認為,這是一整段學習時期,學什么都不晚!著名畫家梵高也是29歲才開始拿起畫筆畫畫的,最終卻成為了舉世聞名的畫家。再看看身邊,有些老人退休后開始習書法、習古琴、習畫作、參加老年藝術團等等,他們是為了學而學嗎?顯然不是,是為了浸潤自己的心靈、沉淀自己的思想、充實自己的人生。
? ? ? 學習音樂這件事,盡量減少從眾的傾向,一定要喜歡音樂,從心出發。走心了,才會認真的去做,才會從量的積累達到質的變化,才會從興趣發展成一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