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看到有朋友在微社吆喝,發上照片,請求大家幫她挑選眼鏡。看到這些,第一反應是,自己的審美眼光不行,比較僵化保守,不適合給別人提出建議的。但是看了她發的照片,發現自己還是有一些判斷的,于是,跟隨自己的感覺,說出了自己的建議。關于眼鏡,無非有三大類,無框的,半框的,還有全框的。我個人感覺,她帶無框的,顯得臉很清秀。而帶有框的,似乎顯得她輪廓分明的臉,更加鮮明。說出了自己的選擇,后來又看到,大家的選擇,和我的很不一樣。那一刻,有一種被否定的挫敗感。似乎,又一次暴露了自己判斷失誤。
在這種感受里,呆了一會兒,這種感覺,在我的生活當中,特別是購物時,經常出現,這導致自己對自己很沒有信心,不敢作出選擇,戰戰兢兢的,做了選擇之后,卻往往會招來大家的否定。因為害怕被否定,所以購物特別是買衣服的時候,總有一種灰溜溜的,身后有很多目光盯著的感覺,以至于,就算是花的自己的錢也覺得很心虛。有時候,買衣服就去買貴的,似乎貴的能為自己,支撐起那么一點自信。但是,內心不變,靠外在,就算是貴的衣服穿在身上,也還是達不到那個自信的能量場。
今天,我又一次在大家面前,面對了自己選擇的失誤。只是這一次沒有花自己的錢而已。在這種,被否定的感受里,呆了一會兒,似乎消化了這種感覺,在面對這件事情覺得舒服多了。77說帶框的眼鏡顯得年輕,大家也都說,帶框的眼鏡顯得好看。自己再看時,覺得的確是這樣呢!那么我最初的判斷呢?
我意識到,自己對帶框的眼鏡是存在偏見的。我一直不喜歡帶框的眼鏡,覺得太死板。其實是自己內心被框束縛的表現。我喜歡簡單,簡單地不能再簡單最好。一個小小的判斷,就透露出自己的模式了。再回頭看朋友的照片,我依然覺得無框的清新,但是有框的顯得年輕活潑。所以,判斷無所謂對錯吧。更多的是適合與否。而是否適合,與當下狀態有關了。我做的判斷,是自己當下狀態所做的判斷。是符合自己當下觀念和眼光的。而是否會變,還是看自己的意愿吧。
就像今天,這個朋友勇敢地把頭像照片發到群里,讓大家幫著分析,她克服了暴露自己的不舒服,意外地發現自己皮膚不好,果斷地要買護膚品保養皮膚。就像今天,我放下顧慮,說出自己的看法,雖然沒有被采納,雖然有被否定的感受,但是又給了我一個機會去感受經驗這種感覺,并從這種感覺中解脫出來。開始用一種新的眼光來看待形象的問題,也是一個很美的收獲呢。也許下一次,我也會改變我一貫的形象,給自己一個另外的自己呢?這和改變思維和行為模式,一樣一樣的啊!
隨后77發了一個鏈接,打開來,是有關演藝圈的時尚的。從頭看到尾,賞心悅目,很受感動。對于這些,自己是很少看的,因為覺得這些明星,都離自己太遠了。今天看,很新鮮的感覺。我想,自己可以多嘗試,多學習用不同側面不同視野來看待生活。這樣,就能慢慢地,從自己的世界里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