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大爺的雜貨鋪
曾經有個神秘人對我說了一番話,這段話讓我受用了十幾年。
他說:當好多人都在嘲笑或是抵觸一樣東西,或者是一個人的時候,你不要。你不要去嘲諷,不要去輕視,嘲諷和輕視就像沙子一樣會蓋住寶貝,當很多人這么做的時候你要頭腦冷靜。然后等他們走了,你留在原地,把沙子一點點撥開,找到那塊金子,老老實實揣進兜里,繼續趕路。
這個神秘人的身份暫不透露,讀完這篇文章你自然會知道。接下來,給大家講幾件有意思的事。
1.
我在農村讀的小學和初中,偏遠地區條件有限,學校里的孩子也不多,矬子里拔大個,我成績顯得還不錯。
學習好自然就會帶來老師和家長們的格外“關照”,他們關注我的作業,關注我的課余生活,甚至是人際交往。
于是我就像個鳥兒一樣被關進籠子里,所有長輩都耳提面命地告訴我:要跟學習好的孩子玩,不要和淘氣的孩子玩,他們沒出息,沒志氣,遲早會帶壞了你。
剛開始我還蠻聽話,但物極必反,他們強調的過于嚴重,反倒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加上當時有點小性格,心理逆反得很,就總琢磨著踏出雷池,闖進社交禁區。
“為什么不能跟壞孩子玩呢?”“所謂的好孩子,他們的生活跟我差不多,跟他們玩能玩出什么新鮮花樣?”抱著類似這樣的想法,我從那個時候開始,專門和大人眼中的“壞孩子們”打交道,有時一起逃課,一起惡作劇,甚至是一起罵人打架干壞事。
這可愁壞了大人們,他們每次提起我,都會悲哀的議論:“這孩子沒救了,這孩子七分正三分邪,這孩子蔫壞,這孩子要玩完……”
不得不承認,這種逆向的言論反倒起了正向的刺激作用,我不但不知悔改,反倒變本加厲,跟“被歧視一族”們玩得更歡暢。
很遺憾,讓大人們失望了,我的成績壓根就沒被拖后腿,思想道德測評也一直都是A,沒殺人沒犯罪,更沒被槍斃過,四肢健全地活到了今天。
沒損失掉什么,倒是收獲了一些新發現:我發現那些成人眼中的“壞孩子”,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想問題的角度更加立體,心胸較開闊明朗,用成人世界的語法講:人格塑造得更加健全。
當然,他們也有不好的方面,不過交往本身就是個個性互補共融的過程,通過與他們的長時間相處,確實給我帶來不少的收獲,也潛移默化地矯正著我性格當中的一些黑點。
漸漸的我明白:屁股決定腦子,素食主義者會本能地告訴你肉不好吃,如果你想多常一些味道,就不能一概按大多數人的路線走,面對固化的看法,自己心里要有個數。
2.
當我讀大學的時候,我發現一個好玩的現象,那就是校園里的同學們會不自覺地劃分出許多“派別”。
雖然大家都是從高中統一“批發郵寄”到象牙塔,但入學后的生活方式選擇卻不盡相同,大體可以分為如下“幾派”:
(一)正路派: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把學霸當,很少參與社團活動,安安心心地讀書,刷課,做一切“正確”的選擇。
(二)積極派:社交小達人,活動參與狂熱分子,身兼各大校園社團多職,酒桌上一個頂仨,隨便一張口就是段平步青云的仕途晉升故事。
(三)散仙派:不出頭不抗旗不抵抗,悶聲發大財不聲不響,心里有自己的小盤算,自己有自己的節奏和目標,不想被任何人事打亂。
(四)逍遙派:去他媽的愛誰誰,老子無所畏懼,吹啊吹啊我的驕傲放縱,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這還僅僅是大學前兩年的派系基本情況,等到臨近畢業,又會衍生出兩派:
(一)學院派:深挖洞廣積糧,拿高文憑緩稱王,繼續深造,考研提升。
(二)實務派:發展才是硬道理,先就業再擇業,實踐當中出真知。
如果還要細分,派系就更加紛繁,每個派別下又有若干分之,在此不一一贅述。
叢林里有很多路,這條路上的人望不到那條路上的風景,這沒什么,選擇的多樣性自然導致結果的多樣性,而結果是沒有好壞之分的,對每個個體來說,都是對的。但有一個現象蠻有意思,那就是各派分子互相看誰都不順眼,總覺得自己的路子是最優選,把另一條路上的風景在心里默默抹黑一萬遍。
比方說:你讓一個正路派人士去和逍遙派群體聚餐狂歡,他嘴上不說什么,但心里會有不少看法和意見。反之亦然,如果你讓散仙派人士去出席積極派的活動或會議,他會在心里找出這個會議的三千八百把八十八個黑點,回去之后開小會,直到把這個梗榨干。學院派會覺得實務派太輕飄,缺乏長遠打算,實務派則覺得學院派太過務虛,不懂得踏實賺錢。
這種心理層面不斷積累起來的刻板印象倒不會影響到彼此交往,畢竟大家都可以偽裝起來,為彼此點贊,但任何想法重復久了都會讓自己堅信不疑,因為人會自我催眠。
這個派覺得自己好,那個派不好,時間久了會對另一個派別的生活采取全盤否定的態度,即便對方有一些閃光點擺在眼前,也會選擇性地視而不見。
你去跟一個正路派的人說向逍遙派學習一下,他們的人際更融洽,正路派會不以為然,會更加勤懇地操起書本,誓要證明自己的路更加光明悠然。
你去跟一個逍遙派的人說向積極派學習一下,他們開會時雖然形式主義嚴重,但某些人的當眾技巧可圈可點。逍遙派人士會覺得你有病,反倒勸你說那些都是虛的,除了實在的目標啥也別管。
一天兩天看不出什么,時間久了你會發現:我們彼此,錯過了好多風景,錯過了好多機會,錯過了一場你沒看過的美麗風景,錯過了一個你本可以借此完善自我,查缺補漏的機會。
那些堅守逍遙派幫規的人,會更加的不愛讀書,等到有一天需要拼理論的時候,他們就傻了眼。
那些堅守正路派的宗旨的人,會對綜合素質不屑一顧,等到有一天需要發言展示的時候,肚子里有貨,但倒不出。
3.
按照理論來講,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省的品質的,怎么可能出現一條道跑到黑的心理呢?
但在實際生活中,人都存在著一種選擇性理解和選擇性記憶。
就比方說,假如三年前我不知哪根筋搭錯了,選擇了挑大糞,那我為了不打臉,讓自己心里好過,這三年我但凡聽到有關于挑大糞好的信息都會認真記在心里,說挑大糞不好的我潛意識里會選擇性屏蔽。
假如說你三年前不知哪根筋搭錯了,選擇了搖煤球,那你表面上不說,心里也會選擇性地記憶有關于搖煤球多么牛逼的說法,漸漸地,在我心里,挑大糞簡直是最對的選擇,在你心里,搖煤球無比高尚。有一天上帝跑過來告訴咱們倆:你們只要再學一門技術,就可以過更好的生活。我們準會異口同聲的回復道:我們的生活已經是最好,去你娘。
人為了不改變心中的執念,會竭盡所能地做出很多勞心勞神的無用功,即便明知道會吃虧,會繞彎。對事如此,對人更是這樣。
我在讀書時有一位我特別喜歡的老師,也有一位我特別討厭的老師。愛屋及烏啊,我特別愛的那個老師,講什么我都當圣經。我特煩的老師,講什么我都當他在念經。
后來有一次,我在擇業問題上有個很大的困惑,不知該怎么選,就跑去問我特愛的那位老師,他回去琢磨了一天,第二天給了我一個方案,我聽后頓覺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恍然大悟,感激涕零。結果好老師微微一笑對我說:也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我也沒想明白,這些還是那個壞老師告訴我的,我只是負責轉達。
我瞬間石化,不一會不禁后怕起來:如果這些信息是那個壞老師直接傳授給我,我八成會當做狗放屁,直接扔進垃圾桶了。那樣一來,后果很明顯:一個非常有道理的選擇,就這么因為我的成見和偏見而錯過。
當我明白了這個道理,每當我媽再給我打電話吐槽我爸說話不中聽時(我爸脾氣臭,講話更臭),我都不忘提醒她:下次他再和你說些什么,不要把他看做是他本人,就當是劉德華在跟你說話。
不要在意聲音的來源,而要側重聲音的內容。聲源可能你不喜歡,但內容才是你需要的。
我們在生活中,做出的一切行為,判斷,價值取向,都會潛移默化地受到自我心理因素的影響,我們可能會對一些人或事持有主觀的想法或意見,亦或是大家都去嘲諷一些東西,我們也會不由自主地上去踩一腳,看都不看一眼。
但你要知道,任何東西都是相對的,皮不好看不要緊,瓤才是重點,聰明的人閉眼睛剝皮,睜眼睛吃瓤,傻瓜往往會一看皮上有塊污跡,直接把果實扔上天,最后誰吃飽了,誰自己受益。
從此刻開始,打破一切的成見,打破一切的界限,別再受觀念束縛,讓自己成為一個自由且理智的人,去開掘出更豐富更有內容的人生體驗。管它這個派還是那個派,管它這個觀還是那個觀,管它雞湯還是毒雞湯,管它接地氣還是高大全,這些都是頭頂上扣的帽子,心里有數,不一棒子打死,選擇性吸收才是重點。
尼采說:生命長度有限,請你大膽一點。我說:人生寬度無限,請你放開一點。
最后我們再說回到文章開頭的那段話,我跟說那是一個身份神秘的人告訴我的,現在看來,說這句話的人到底是何方神圣,還有那么重要嗎?
(誰讀到文章開頭就直接跳到文末偷看結尾了你告訴我,我保證不打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