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紹的書的是《精要主義》,曾多次登上《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榜單,為無數(shù)人獲得成功提供了優(yōu)秀的經(jīng)驗。
從本書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干大事者的思維模式,下面主要通過選擇、甄別、取舍三個方面來闡明。
①
選擇
干大事的人,一般都很有主見,不太受其他人意見的影響。他會按照自己的想法,選擇合適的,放棄不合適的。
聽著很簡單,但你有這樣的選擇能力嗎?
如果你正在做一份工作,原因是大家都在做;如果你糾結讀書還是工作,然后交給導師決定;如果你凡事人云亦云,從不思考為什么。
那么,其實你已經(jīng)放棄選擇能力很久了。而且是習慣性地放棄選擇。
塞利格曼和梅爾曾對德國牧羊犬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了習得性無助。也就是長期被剝奪選擇,最終習慣性地放棄選擇。
上哪所大學聽父母的,做什么工作聽領導的,寫什么文章聽老師的。你不選擇,永遠有別人替你選擇。
②
甄別
我們普遍有一種錯誤思維,認為一切都重要。但事實上,只有極少數(shù)事物是重要的。
19世紀90年代,維爾弗雷多?帕累托指出,80%的成果是由20%的努力產(chǎn)生的。這說明,我們有80%的努力幾乎是浪費的。
如果我們像那些干大事的人一樣,甄別出少數(shù)重要事物,并為此付出80%的努力,那么很有可能會帶來800%的結果。
比如全球最著名的西班牙斗牛餐廳,每晚只為50名客人服務,每年只營業(yè)6個月,其他時間都在專心研究菜式。
正是因為它抓住了少數(shù)但極重要的地方,因此才能集中精力,獲得巨大成功。
③
取舍
現(xiàn)代很多人都選擇“橫跨戰(zhàn)略”,企圖面面俱到。正如作者的例子,白天讀法律書,晚上看那些重量級管理學著作,閑暇時間寫作。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的。
我們似乎總以為這樣可以帶來更多可能性,然而實際上,由于精力分散,雖然不會導致失敗,但結果是只能獲得零星的進步,更別提成功了。
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必須要進行取舍,將資源合理配置,才有可能在某方面取得成功。
在其他方面也是,干大事的人深知各種資源永遠是有限的,只有進行正確的取舍,才能獲得最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