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這個信息多元,飛速發展的社會,專注力顯得尤為重要。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需要很高的專注力。否則,效率會低到哭。
那么問題來了,怎么提升專注力呢?
2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談談為什么我們難以專注?
原因一:休息不好,睡眠不足。這點不多解釋,睡眠很重要,缺少睡眠,不僅會打瞌睡,更重要的是整個人的狀態都會不佳,智商不在線。
原因二:客觀干擾多。最嚴重的莫過于手機,微博,微信,朋友圈;淘寶,知乎,播放器……各種吸引你的專注力。除了電子產品,就是周圍環境太吵雜了。
原因三:東西太枯燥,不感興趣。大部分無法專注,都是這個原因。有些人會說,要選擇感興趣的學,拜托,要是感興趣,還需要在這兒糾結嗎?大部分課程,工作可都是乏味的。怎么辦呢?這點會在后面的方法中重點講。
原因四:瑣事纏繞。建議先把瑣事處理好,再專注于學習和工作。
3
好了,說了這么多原因,該到本文的重點了,如何提升專注力?有五個方法:
方法一:避免干擾
這點簡單粗暴,手機,ipad影響專注力?鎖起來,放到別的地方,總之就是放到你眼看不到的地方。別小看這點,很管用。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專注,就是因為周圍有使我們分心的事物,手機當之無愧排名第一。記得高中的時候,問同班的學霸,成績怎么那么好?他說:學就是學,玩就是玩,互不干擾。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要學習,也要休息娛樂。以逸待勞,是為了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大家注意到了,這里的干擾,不光是說怕玩干擾學習,也怕學習影響了玩的質量。
方法二:不要多線程工作 ,一次只專注于一件事,一件做完,再做一件
我們人的大腦,處理起一件事情來,還是綽綽有余的。日常學習和工作中,要做的可能很多,有一些人,一會兒想起一件事,然后放下手頭的再去做另一件,過一會兒,又想起來一件,思維又跑了。很多人都這樣的,干著這個,想著那個。
禪宗有一則公案:
小和尚問老和尚:師父,您開悟前每天做什么?
老和尚:挑水、劈柴、做飯。
小和尚:開悟后呢?
老和尚:挑水、劈柴、做飯。
小和尚:那開悟對你來說沒有任何改變啊?
老和尚:開悟前,我挑水的時候想劈柴,劈柴的時候想做飯。開悟后,我挑水的時候想挑水,劈柴的時候想劈柴,做飯的時候想做飯。
有時候,人和人的差別就在這兒。
曾國藩也說過一句話:“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一言以蔽之,專注于當下,專注于眼前的這件事,想得太多,反而會分心,導致眼前該干的沒干好,產生惡性循環。
方法三:分割任務,做好計劃
安排計劃,設計任務時,
一、要把目標設置得很清晰:比如說要看《經濟學》,不要簡單地寫,九點到十點看書,而要寫九點到十點,看《經濟學》80頁-100頁。
二、設置目標,難度要適中。不可太容易,否則做完無成就感,也不可太難,否則產生很強的挫敗感。怎么設置好呢?根據自己集中注意力能夠完成任務量的上限來設置。即是說,自己經過努力,不分心,能夠完成多少。當然了,這里也是大概估摸,比如說自己一小時能看幾頁書,自己是心里有數的。
三、目標可以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按照自己設定的目標,去盡力完成任務,如果過高,或者過低,要及時進行調整。
四、目標一定要寫下來!寫下來!寫下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方法四:帶著困惑去學習
細想,我們不難發現,自己感興趣,有困惑的東西,往往更容易激發我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困惑,學習會更加有專注度,更加投入。所以,開始學習之前,不要放棄一切尋找困惑的機會。
比如要看一本書,不要直接翻開就看,漫無目的地看書,收獲會很小,而且很難集中注意力。看書之前,可以想想如果我來寫這本書,我要寫哪些東西?哪些東西會讓我覺得困惑?注意:是你的問題決定了你要如何看書,而不是被書牽著鼻子走。養成這個習慣以后,你會對很多主題感興趣。根據主題來尋找知識,思維就會避免之前的那種惰性,自然而然也會更加專注,這個過程中,你的大腦是積極主動的。
方法五:反思
每天結束,要記得反思是哪些事物影響了你的專注力,哪些時間被浪費了,哪些方面還可以做得更好。
你反思一天生活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時間,都是被某些無謂的東西給占用了。改掉它,你會發現,你的專注力和效率都大幅度提升了。
習慣很重要,剛開始,你會覺得很難(誰都是),這是大腦中的情緒部分在起作用,它常常會放大你的痛苦,這個時候,要用你的理智部分把自己拉回正軌。堅持一周,或者說更短的時間,你就會發現,這一切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