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為了誰的學習
上周一個機緣巧合下,結識了一位書法大師,我表達了想重學書法的想法,他送了我一支筆,并說:“你回去考慮一個星期,如果你真想學,下周再來找我。”小時候,雖然跟著興趣班老師學過一陣,但都是爸媽逼著去的,我心里百般不愿意。為什么要讓活潑好動的我坐著聞并不好聞的墨汁味呢。所以練習時間不長,寫的不規范,也就談不上有什么童子功。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孩提時代,與“學習”相關的情緒往往類似于“不情愿”“沒勁”“哎”,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課外“興趣”班;常常聽到大人狂吼,“你以為你學習是為了誰,還不是為了你自己啊” 。
一晃近20年過去了。
這一周,我在宣紙上甚至是報紙上照著字帖依樣畫葫蘆。重新提起毛筆臨帖時,筆法很生疏,寫出來的字真心不堪入目。很奇怪,心里竟有些許平靜。塵世喧囂拋于腦后。我覺得,書法是一門很適合上班族修煉的藝術。
于是我拿著大師送的筆到他的工作室找他。或許是有緣吧,平日不輕易收徒的他竟真愿意帶我這個不算小齡的人學習書法。這次不是為了考級,不是為了爸媽。
從“一”寫起
師父說:你寫個”一“給我看看吧。拿一橫來說,一般分為起筆、行筆、收筆。
我很自信,當然是盲目自信,我想這有啥難的,但凡學過一點的人都是會寫的吧。誰知完全不符合他的要求,師父說道:你啊,這字是刻意描出來的,不對。
師父給我做了示范,同樣是一橫,輕輕起筆,快速運筆,輕輕落筆,行云流水,一橫光滑而自然。相比之下,我的筆劃實在是太刻意了,毛糙不自然。
關于如何寫”一“,我小結一下幾個要點:
1.寫之前,腦子里要做好準備,例如一橫要從哪兒開始,到哪兒停,否則腦子一想是不是該停了,還是再寫過去一點,就會影響手中的筆。
2.坐姿要端正,手臂騰空。
3.一橫不是拖著寫過去,應該是小臂帶動著筆,手腕不動。
4.起筆、落筆慢一些,中間運筆要快,這樣字不容易毛糙。
5.運筆不要轉筆鋒,不要提筆,講究均勻。速度快,一橫中間自然會細。
(不妥之處請指出)
原來“一”是如此有講究。師父讓我擯棄小時候的壞習慣,重新練習長橫。
我想這或許就是成甲老師在《好好學習》一書中說的底層思維之二“以慢為快吧:“把時間花在重要的基本概念、有啟發的觀點和自己沒想明白的問題上,都是非常值得的。”
是啊,橫是最基本的比劃,再復雜的字都離不開橫豎撇捺。
刻意訓練很重要
師父昨天和我說的,都是我小時候沒有領悟到的。我以為這么多年過去了,不會留下什么烙印,沒想到,一提筆,暴露的全是壞習慣。被動學習的毒瘤,害了自己。我們應該客觀地看待“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并非所有的東西都是越早學越好,家長焦慮害怕自己的孩子居于人后,可把孩子的興趣都磨滅了,還怎么促使他積極學習。
師父說,成人學習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在于愿意主動學習,不像小孩子被動學習,但同時缺乏耐心。誠然,我印象里沒有哪件事是耐得下心,做了長長久久的,不敢說這次一定會堅持多久多久,輕易立flag都會給自己打臉。(深感目標管理的重要性)但會盡力自己所能,寫好每一筆。
想起之前學習檢視閱讀五步法,這是導師給我們提煉的高級高效方法,只聽他講或只看是沒有用的,需要強迫自己、刻意的改變原有慣性比如改掉陷入細節的毛病,按照這個高級方法反復訓練,實現內化,才可能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同理,書法練習真真正正落到紙上,并不是草草寫一筆,或是一定要寫完幾張紙。
***荼蘼花開,這個花期過了,還有下個花期! ***
?想出發,永遠都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