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堡文化研究 第205期
作者:史濟民
編輯:秦隴華
一九六〇年春季,我們兩個班的初一年級生,由黃堡呂家崖窯洞里搬到正在在建的黃堡中學,春季學校有增招收了一個班,共計三個班。
黃堡中學位于黃堡鎮南二里的西銅公路北側、北寺里下面。校舍的西面與黃堡高級小學相鄰,只是中學地勢高出一米多個臺,南面留著大門位置。新學校里中心第一臺平地里已建成了坐北面南兩排四個教室,與其平行的后邊的教室正在施工。靠西側是一排南北向的約十多間教職工宿舍辦公房,這兩種房子是紅磚圍護墻,人字形木屋架,紅機瓦屋面的磚木結構房屋。在教室的東北方向第二臺地里六孔紅磚起拱的窯洞是學生宿舍,其它建筑正在建設進行中。靠東,南兩面都是農村的小麥地,我們清早起得早時就坐在小麥地邊朗讀課文。因為院子沒有圍墻,有幾個晚上,因夜晚同學起來小便匆忙忘記關門,竟有狼竄進學生宿舍,因我們驚呼大喊狼逃走了,才無有傷害事件發生。
由于當時正值國家經濟困難之際,學校組織教職工、學生參加各種建校勞動,例如挖土平整土地、搬運磚瓦、抬木料等。因為建設所用紅磚無錢購買,只能組織學校教師和學生自己動手燒磚,我們二班分配自己動手燒磚,學校請來了工人師傅,在教室以北第二臺梯田邊,坐北面南的高度四米多的土坎邊沿挖掘出“土磚窯”。這種磚窯內部像梨形,穹頂約開直徑1.5米的上口,垂直向下4米,從中部到底部直徑加寬至3米,在窯的正面下部挖開一個1米多高的窯口,窯下部1米處,留一階土臺并挖出爐膛空洞擱置煤炭,窯的中上部2.5米處預留碼磚胚的上小下大的空間,這個空間約碼壘2000多塊磚胚,一窯需連續燒三、四天。
“磚窯”挖成以后,我們二班十多人把磚窯背上的場地平整好,就開始和泥做磚胚。從不遠處土坎上拉來黃土,挑揀去姜結石后再加上水,攪拌均勻,用耙子和銑攪拌很費力,我們就脫掉鞋子,雙腳在泥漿里踩踏,直到泥和的達到師傅說的標準為止。木工師傅做出了每模兩塊的成型木模子,在模里撒些砂子防止泥粘模,我們將和好的泥甩進磚模,多余的泥用七八寸長的木刮板刮去,再將模子搬到預先鋪上砂子的平整的場地上倒出來,磚胚就完成了。磚胚制作以后需要盡快晾干,夏天更有利于制胚晾干,縮短制磚周期,同學們干勁很大,爭先恐后,兩天時間就完成了磚胚制作,第三天胚子就晾干了。
我們還要搶在下雨之前將磚胚裝進窯里,第四天晚上我們的磚窯里裝滿了磚胚,師傅檢查合格后,在下部爐膛里堆裝上煤塊,這樣就開始點火了。我們找來了木柴放到煤的下方,十多分鐘后煤塊開始燃燒......。燒磚的火持續燒了三天三夜,有一天晚上輪到和成斌同學和我值夜班,不能睡覺,過三個多小時就要添一次煤。我躺在磚窯不遠處的荊條棚子里,看著滿天的星星,沉浸在無限的遐想里......。
第五天早上到了,我們燒的磚該出窯了,我們大伙激動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爐火熄了,但是爐膛磚的溫度仍難很快降下來,我們焦急地等待到中午的時候,我們忍受著爐膛里高溫的烘烤,抓著滾燙的磚頭,開始由上至下出窯,確實磚的質量不是很好,最下面的燒黑了,是火候過了,這樣質量的磚蓋房是不行的,只能修圍墻及其它。盡管這樣,我們看著仍在冒著熱氣的自己動手燒的碼成方垛的紅磚,歡呼著,跳躍著......,第一窯之后,我們在師傅指導下個,改進了燒火辦法,以后燒的磚質量逐步提高。
我們的燒磚勞動,主要在禮拜天和每天下午放學進行,一直持續到暑假過半,為學校基建總共燒了兩萬多塊磚,大大促進了校舍建設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