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永遠讓你熱淚盈眶的城市。
在中國吃辣的版圖上,
川渝和湖南一直是不可忽視的巨大存在。
哪怕是遠在西南的云貴,
身上也有辣椒標簽。
每次當這些省比誰辣時候,
位于中國東南部的江南小城,笑笑不說話。
就像是少林寺里的掃地僧,
一班武林高手在比武,
他卻低頭掃落葉,毫無存在感。
可只要一出手,你就會發現,
他才是功夫最厲害的那個。
這個少林掃地僧,
就是人口只有625.5萬、
最沒有存在感的的省會城市:南昌。
初到南昌的人,
肯定會被這里的辣,所震驚到。
南昌地處鄱陽湖平原,
盛產水稻,自然少不了米粉。
南昌人早上要吃米粉,
和川渝人早上要吃小面一個道理。
他們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嗦粉,
不管是拌粉、炒粉還是泡粉,
一定會有嗦粉的姿勢。
南昌人嗦粉,
一定要放辣椒,火紅火紅的辣椒。
你以為嗦粉的秘訣在于米粉嗎,錯了。
他們嗦粉嗦的不是粉,
嗦的是那份辣勁。
只有辣味夠了,
米粉嗦起來,才有靈魂。
在南昌人眼里,
吃辣椒,就跟喝白開水一樣正常。
無論炒什么菜,
一眼掃過,
顛起的炒勺里,
總能找到辣椒的影子。
——米椒、線椒、朝天椒、螺絲椒……
吃南昌拌粉,抓把辣椒過過癮。
吃南昌鹵味,抓把辣椒解解膩。
吃南昌水產,抓把辣椒去去鮮。
吃南昌燒烤,變態辣盡管招呼。
南昌有多辣呢?
曾有一位美食博主,
到南昌點了一碗10塊錢的炒粉。
結果,那位美食博主喝了五碗清水,
都還沒吃完那碗10塊錢的炒粉。
四川吃的是麻辣,
湖南吃的是香辣,
而江西,是用生命去吃辣。
那位美食博主感慨:
南昌人的辣,
川渝人吃了狂喝水,
湖南人吃了猛流淚。
在南昌,
無辣不成菜,萬物皆可辣。
吃起辣來,連自己都招架不住。
令人驚訝的是,
在吃辣這件事上,
用生命吃辣椒的南昌,竟榜上無名。
很多人說,南昌缺的不是辣,而是營銷。
可實際上,務實低調的南昌,不屑營銷。
南昌,地處江西中部偏北,
鄱陽湖西南岸、贛江之濱,
東南平坦,西北丘陵起伏,
有“襟三江而帶五湖”之稱。
山,是南昌的風骨。
梅嶺,是南昌人的底氣。
相傳,
黃帝在位時,華夏大地并無音律。
人們高興了就手舞足蹈,嘰歪亂叫,
這樣有失禮儀,
于是讓樂官伶倫尋找辦法。
伶倫在梅嶺創造出音律,
成為中國音律之祖,
并在洪崖丹井得道升仙。
南昌人最喜歡到這玩,
春有杜鵑、夏有涼風、
秋有野果瓊漿、冬有玉樹銀花……
水,是南昌人的氣質。
贛江、撫河、玉帶河、烏沙河,
在此交匯。
南昌面積7195平方公里,
其水域面積達2204平方公里。
有數百個大小湖泊,
人稱“一江通三河,九龍串十珠”。
水網密布的南昌城,幾乎是傍水而建。
城區居民出門步行,
不出20分鐘,就能看到一片水。
青山綠湖環繞,江岸曲折迂回。
南昌,城在湖中,湖在城中,
自古以來,
南昌都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城市。
潺潺流水,匯成煙波浩渺的南昌,
只因地處內陸,被世人所忽視。
占盡地利的南昌,
自古就是風水寶地。
公元前202年,
劉邦派灌嬰南下,平定江南。
漢軍在吳楚之間,筑城而治,稱為“灌城”。
漢朝取“南方昌盛”之意,
定名“南昌”。
舊城址在今南昌火車站,
東南約4公里的黃城寺處。
從漢朝的豫章郡,
到隋唐的洪州、宋元的隆興府。
歷代朝廷的郡、州、府,均在此設立府邸。
兩千多年以來,城名一直保留至今。
放眼全中國,僅有三例。
(另外兩個是成都、太原)
自古以來,
南昌這片土地,涌現無數人杰。
這里留下了春秋晚期子羽的足跡。
子羽,是孔子的弟子之一。
他樣貌極丑,但品行高尚。
他不懼路途艱辛,
前往當時被稱為荊蠻之地的南昌,
開壇講課,教化民眾。
孔夫子感嘆說“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這里見證了大唐盛世王勃的風采。
公元653年,
被調任南昌滕王李元嬰(李世民之弟)
因想念故地,
在南昌修筑了“滕王閣”。
22年后,山西青年王勃,
參加重修滕王閣的宴會。
大手一揮,寫下千古名篇《滕王閣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從此南昌聞名天下。
這里開啟了近代中國百年屈辱的崛起。
自鴉片戰爭以來,
“華人與狗,不得入內”,
堂堂華夏,
不齒于列邦,
被輕于異族。
中華兒女絕命一搏,
卻受到國內反動派的絞殺,
1927年8月1日,
南昌城迎來了永載史冊的大事:南昌起義。
自此,中國有了人民軍隊,
南昌贏得“英雄城”的美譽。
南昌,八一軍旗升起的地方。
南昌,也許沒有北上廣的華麗外表,
但有子羽一樣高尚的品行,
跟王勃一樣的才華,
還有深入骨子里的愛國。
這樣的南昌,怎能不愛?
然而,
以南昌為代表的江西。
在早期國家經濟布局中,
一直被調侃為“環江西高鐵帶”:
環江西5G示范城市網、
環江西高鐵帶、
環江西985高校圈、
環江西自貿區……
各種耀眼項目,
緊緊跟鄰居擁抱一起,
總是和自己無緣。
最尷尬的,要數省會南昌,
因為一環又一環繞道而走,
又被稱為“五環省會”
雖然英雄偶爾會冷落,但一直被銘記。
截至2019年底,
曾經中部“塌陷”的江西,變成了“高地”。
高鐵通車里程達到1941公里,僅次于廣東,遼寧。
從高鐵被環到現在“米”字型,
南昌這座英雄城,正在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
以歷史名人作為道路名的城市,
南昌為全國之最。
安石路,陽明路,天佑路,中山路,
天祥大道,志敏大道,……
每個對國家做出貢獻的英雄,
南昌都將其刻進骨子里,融入血液中,
好讓每一個后生晚輩,都銘記于心。
此外,
英雄城一直在創造著輝煌。
新中國第一架飛機在這里造出,
第一批海防導彈、第一輛摩托車……
也源自南昌。
C919國產大飛機,
在南昌上空,驚艷世人。
岌岌無名的南昌航空,如英雄一般,
默默無聞燃燒自己,照亮中國。
南昌,或許不是讓你一見鐘情的城市。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落日的余暉灑遍贛江兩岸,
沒有怦然心動,只剩一絲嘆息。
南昌,或許是一個需要你感受的城市。
她的存在感不強,其味道(辣)、歷史文化,
都需要你去感受。
可只要一感受,就會被其驚艷到。
南昌,是一個永遠讓你熱淚盈眶的英雄城。
在朝陽新區天橋邊,等待人間煙火的燒起。
在歡鬧的滕王閣下,午后慵懶地浪步。
在八一大橋的橋頭,感慨一日的匆忙。
夕陽西下,家家戶戶走廊里飄出的飯菜香。
……
這是新一天美好生活的開始,
也是這座城最終幻想的落幕。
每一條英雄冠名的街道,
每一個豐衣足食的日子,
南昌人都在感恩前仆后繼、不怕犧牲的革命先烈。
千年騰王閣,今朝英雄城!
資料參考:
汪華華、武永平 :
《南昌人物名勝考介 》
朱俊成:
《城市文化與城市形象塑造研究——以南昌市為例》
文字為國館原創,轉載請聯系后臺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