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想到河的對岸去。……
據說有好些古怪的池塘藏在這個高岸之后。……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過來,渡過去,所有村中正在那兒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詫異地望著我。……
走進數學的課堂,這最初的種子,是團隊挑選并幫我栽種的。而我,則是那個不幸被推出來澆水看護的一個。這就是我最初的心態,因為我總是固執地認定,先要在一個熟悉的課程領域,精耕細作,再從容輾轉去新田地拔草翻土,做最初的耕耘準備。當然,這只是理想的豐滿狀態。現實是骨感的,我們都隨時會遭遇那硌骨的疼痛!
接到任務后,只能勇往直前,于是奔赴運城參加教研學習,五天的現場交流,高強度大流量的信息碰撞,嶄新的探索進路,精彩的課程模式,讓我心里的沉重偷偷換成了驚嘆和渴望。同時伴隨著的是對自己能否勝任的一縷不安!
勇敢地擁抱未知,去挑戰看起來所有的不可能。這個團隊,一直不都是這樣披荊斬棘,走在教育的最蠻荒之地嗎!做精致課程花園里的園丁,守護并傳承美好,的確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業,可是那種驚顫的激動的歡樂的強度,同樣也就不會時時跳躍了!精致,必要求寧靜的深邃和平和的守護。而荒原,則要大刀闊斧,揮汗如雨,也需要勇猛精進,反復精耕。也許,我身上有這么點大無畏的沖勁吧。這十多年的教育教學積累,畢竟不是一個茫然不知所措的新把式。同樣是田,同樣是育苗,原理相通,進路一致,不過要換耕耘的方式,要重新研究培植的良方。想通了,心也就踏實了大半。更何況,身邊還有開路人在指導,這么高級奢侈的耕種條件在了,還有啥可怕!我要發展我的勇氣,讓我克服怯懦,戰勝一切不合適的欲望,勇敢地站在數學的田地里,埋頭實干。這也是風景!
暑期研讀,教材從一到六,所有的知識體系梳理通透,一遍,兩遍,三遍,直到自己把知識樹栽在心里。然后做每一知識點的腦圖,做具體課程,研讀數學背景知識,備課,交流,說課,一遍,兩遍,三遍。推翻,再來,再推,再來。如此反復。新領域的美好開始展露,探索的喜悅開始跳躍,心里的貪求也隨之升騰,再鉆深一點,再耕細一點,再碾碎一塊土坯,讓它更勻致更平整些……
從概念突破開始,建構,不只耕者心中有先念,而是要置身蠻荒,徹底讓一切從無到有!如何下手,如何追問,如何步步為營,逼迫著大腦從原始狀態跳躍到最高端的靈光閃耀,去創造那電光石火的剎那!讓創造和發明的喜悅之火點亮每雙眼睛,照耀以后的耕作歲月!干老師一次次點播,并親自示范,終于我們把基本的耕種線路理順,把知識的田壟挖好!
既成知識體系,我們都有積累,把它當作營養,直接灌到田里,只需認真播灑就好。問題的本質是,如何讓苗苗能自主尋找適合的養料,并創造性的去發現感受成長的驚喜,這是實實在在的挑戰!
這條路,有人在走,我致敬這些默默踐行的勇者,而今,我也在這條路上!
這條路
(金子美鈴)
這條路的盡頭,
會有大片的森林吧。
孤單的樸樹啊,
我們去走這條路吧。
這條路的盡頭,
會有廣闊的大海吧。
荷塘的青蛙啊,
我們去走這條路吧。
這條路的盡頭,
會有繁華的都市吧。
寂寞的稻草人啊,
我們去走這條路吧。
這條路的盡頭,
一定會有什么吧。
大伙兒一塊去吧,
我們去走這條路吧。
走吧,有可愛的稻草人,有堅定的鐵皮鼓,有溫柔的獅子,有美麗的仙女,還有很多的小伙伴,我們走在黃磚路上,我們踏步向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