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智聯招聘
學術支持: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
2016年7月21日
前言
一個行業的興起與沒落,總是伴隨著一些標志性數字的增加和遞減;一家企業的崛起與衰敗,都是優秀人才不斷追隨或流失的結果。經歷著新常態的中國經濟,加之頻頻見諸媒體的“寒冬論”,讓我們談到宏觀經濟時都免不了沉重起來。但這個季度,實際GDP同比增長6.7%,與第一季度持平,表現好于預期,說明自去年中期開始的一系列穩增長措施開始顯效。但是,經濟仍面臨不確定性。新經濟下,新動力的成長勢頭雖在加快,但新舊發展動力轉換依舊需要過程和時間,人才從舊行業、舊企業向新行業、新企業的流動也非一朝一夕的事。經濟運行與勞動力需求間復雜密切的關系,使得對就業市場變化的監測和預判成為把握經濟運行狀況并進行相關決策的重要依據之一。
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CIER)報告由智聯招聘聯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連續7年發布,作為來自大數據基礎上的同步指標,CIER能夠較為清晰地展現就業市場變化,進而反映經濟運行狀況的變化,為政府的宏觀調控、企業的微觀決策和勞動者的個人選擇起到指引作用。
目前,中國經濟走勢仍然分化,在經濟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期,總體宏觀經濟形勢的起伏對于不同的就業板塊呈現不同的影響,由此引發的就業市場的變化需要國家、企業、求職者精準把握。智聯招聘與中國就業研究所通過研究這一指數跟蹤就業市場的季度變動,以不同行業、城市的就業市場景氣指數分析、監測、預判不同產業、區域的發展變化。
CIER指數,是一件持續七年的公益事業,一群充滿熱情的互聯網人和多位就業、統計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每季度因為它走在一起,不斷地完善數據模型,優化分析方法,向著共同的目標討論努力。我們希望,中國就業市場景氣報告可以成為中國就業市場和宏觀經濟的晴雨表,為政府制定“供給側改革”等關鍵性政策提供新思路,監測和預判經濟運行中的波動變化;為企業判斷就業市場供求狀況增加合理依據,及時調整人力資源策略,以應對勞動力市場的波動;最后,幫助求職者理性評估就業市場的基本情況,合理調整求職方向和就業預期,減少求職過程的盲目性。在中國經濟保“穩”求“進”的當下,中國就業市場景氣報告將為勞動力市場創造巨大的社會效益,推動勞動力合理流動,實現人崗的高效匹配。
【報告正文】
中國領先的職業發展平臺智聯招聘與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聯合推出CIER(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反映就業市場的整體走勢。該指標采用智聯招聘(zhaopin.com)全站數據分析而得,通過不同行業、城市職位供需指標的動態變化,來反映就業市場上職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例的變化,從而起到監測中國就業市場景氣程度以及就業信心的作用。
一、2016年第二季度就業形勢穩中有升
【圖1 季度申請、需求人數和CIER指數變動趨勢】
*CIER指數是用來反映就業市場景氣程度的指標,其計算方法是:CIER指數=市場招聘需求人數/市場求職申請人數。CIER指數以1為分水嶺,指數大于1時,表明就業市場中勞動力需求多于市場勞動力供給,就業市場競爭趨于緩和,就業市場景氣程度高,就業信心較高。指數越大則就業市場的景氣程度越高。當CIER指數小于1時,說明就業市場競爭趨于激烈,就業市場景氣程度低,就業信心偏低。
從CIER指數可以看出,2015年第一季度以來,我國就業市場的整體就業形勢呈現趨冷跡象,CIER指數總體上處于下降趨勢。其中2015年第四季度受到招聘旺季的影響,CIER指數回升至2.09,隨后2016年第一季度有一個明顯下降,至1.71,而2016年第二季度又上升至1.93。
利用計量經濟模型,剔除主要由于人口結構變遷所造成的CIER指數呈現的長期上升趨勢,以及由于求職申請人數明顯的季節性變化而造成的CIER指數季節性變化特征后,從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二季度,我國CIER指數的周期成分雖仍呈現下降態勢,但下降幅度明顯收窄,表明就業形勢開始出現一定的平穩跡象。而根據我們以往分析,CIER指數的周期成分與宏觀經濟景氣程度密切相關,而本季度CIER指數周期成分的企穩跡象與宏觀經濟形勢好于預期但仍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相吻合。如下圖所示:
【圖2:季度CIER指數的分解分析】
從智聯招聘此次選取的大類行業樣本來看,2016年第二季度智聯招聘全站在線招聘需求同比增長21%,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我國培育新經濟結構、發展新動能的舉措已經初見成效,新經濟的快速增長對傳統經濟下滑起到了重要的對沖作用。總體來看,勞動力市場依舊擁有較為旺盛的人才招聘需求,經濟基本面和社會大局依舊處于基本穩定的運行當中。
二.不同行業就業分析
【圖3:2016年第二季度就業形勢較好的十個行業】
【圖4:2016年第二季度就業形勢較差的十個行業】
從CIER各行業指數可以看出,2016年第二季度與2016年第一季度的行業CIER指數排名變動不大,總體來看,就業形勢的兩級分化現象依舊非常明顯,其中CIER指數最大行業(互聯網/電子商務)為最小行業(能源/礦產/采掘/冶煉)的近47倍。在就業形勢較好的行業中,CIER指數均高于2.1,表明這些行業中對人才的招聘需求人數要高于當前的求職申請人數;而在就業形勢較差的行業中,CIER指數均在0.5以下,表明這些行業中的求職者面臨著非常激烈的就業競爭。
(一)新經濟大幅提升就業信心,傳統產業就業形勢持續低迷
從2016年第二季度各個行業的CIER指數排名來看,互聯網/電子商務、基金/證券/期貨/投資、交通/運輸、保險、農/林/牧/漁以及中介服務等行業的就業景氣指數相對較高。其中,保險、農/林/牧/漁以及中介服務等行業受到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雖然有較為旺盛的人才需求,但對白領的吸引力較小,因此就業景氣指數較高。此外,互聯網/電子商務、基金/證券/期貨/投資、交通/運輸等行業受到新經濟的推動作用最大,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下發展非常迅速,展現了良好的就業形勢。
【圖5:電子商務相關行業就業景氣指數變化趨勢】
【圖6:共享經濟相關行業就業景氣指數變化趨勢】
2009年前后,以電子商務和共享經濟為典型代表的新經濟在中國迅猛發展,隨后互聯網/電子商務、基金/證券/期貨/投資、交通/運輸、酒店/餐飲、IT服務、醫療/護理/美容/保健等行業中的新經濟部分經歷了從起步發展到逐漸成熟的轉變,對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從具體的CIER指數變化來看,2009年第一季度到2013年第四季度,上述行業的就業景氣指數呈現逐漸遞增的趨勢,隨后受到行業發展的周期性因素以及經濟趨于下行的影響,2014年到2015年的就業景氣指數出現波動,但總體趨勢依舊呈現上升發展態勢。2015年第四季度到2016年第二季度,電子商務和共享經濟的發展不斷趨于成熟,對人才的需求和吸引力明顯增加,就業景氣指數一路攀升,大幅提升了勞動力市場的就業信心,相關行業2016年第二季度在勞動力市場上的招聘需求人數均超過了簡歷投遞人數,就業形勢較好。
2016年第二季度就業景氣指數最低的行業主要有能源/礦產/采掘/冶煉、電氣/電力/水利、檢驗/檢測/認證、環保、石油/石化/化工等行業,其中主要包含了能源行業、傳統制造業和重工業等。2016年以來,在傳統經濟持續下滑以及企業改革轉型的背景下,相關行業的人才招聘需求沒有出現明顯增加,從而導致就業競爭壓力不斷加大,形成了就業景氣指數偏低的結果。此外,隨著“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三去一降一補”政策不斷推廣,尤其是山西、東北等地區煤炭、鋼鐵重工業行業“去產能”的實施,多數企業采取轉崗、分流、提前內退的方案安置現有職工,對新進求職者造成較大的就業競爭壓力,致使傳統產業的就業形勢相對嚴峻。
(二)IT行業蓬勃發展,互聯網/電子商務小微企業“搶人忙”,三線城市用工需求“異軍突起”
【圖7:2016年第二季度互聯網行業用工需求同比增長情況】
2016年以來,受到新經濟推動作用最大的行業當屬IT/互聯網行業,因此呈現了良好的就業形勢。智聯招聘的IT/互聯網行業主要包括計算機軟件、計算機硬件、互聯網/電子商務、IT服務(系統/數據/維護)、網絡游戲五個細分子行業,其中互聯網/電子商務的CIER指數在所有行業中位列第一,為11.47,另外四個子行業的CIER指數也均在1以上,行業整體就業景氣程度較高。
具體來看,IT/互聯網五個子行業的就業形勢出現了明顯的分化現象。2016年第二季度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的在線職位數同比增幅最高,為49%,是拉動IT行業人才需求的主要細分領域,其次是計算機軟件行業,招聘需求同比增加了23%,網絡游戲行業的增幅較低,為2%,而計算機硬件和IT服務行業的招聘需求分別出現了5%和4%的降幅。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第二季度,從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發布在線職位的分布情況來看,500人以下規模企業發布的在線職位占職位總量的82%,小微企業依舊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
此外,根據不同級別城市的在線職位數據顯示,在IT/互聯網行業當中,雖然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的職位占全國總量72%,但和去年同期相比,三線(含三線以下)城市的在線職位增幅最高,為64%,遠超一線城市20%以及新一線城市38%的同比增幅,這說明隨著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競爭的日益加劇、企業成本的不斷攀升等因素,有越來越多的IT企業開始將渠道下沉,開啟了“城市包圍農村”的發展策略。
(三)銀行用人需求最旺盛,金融行業內中型企業招聘需求最高
【圖8:2016年第二季度金融行業用工需求同比增長情況】
從2016年第二季度智聯招聘各行業用工需求同比數據來看,金融行業整體呈現了良好的就業形勢,其中銀行行業的招聘需求同比增加了48%,基金/證券/期貨/投資行業的招聘需求同比增加了30%,信托/擔保/拍賣/典當行業的用工需求同比增加了16%,總體上來看金融行業的招聘需求繼續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行業的就業景氣程度較高。
根據2016年第二季度在線職位數量來看,與其他行業不同的是,金融行業的招聘需求主要集中在中型企業,具體來看,100-499人規模企業的在線職位數同比增幅最高,為48%,20-99人規模企業和1000-9999人規模企業的在線職位數同比增幅分別為38%和33%,500-999人規模企業的在線職位數同比增幅為29%,20人以下微型企業的需求增幅較少,為21%,由此可以發現,金融行業當中規模較大的中型企業是吸納新增就業的主要力量。
受到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存款利率上限放寬、存貸比監管取消等多重因素疊加,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面臨著較大的經營和競爭壓力,全行業都在推進業務轉型和策略創新,未來對人才的需求也隨著業務的多元化和精細化將會呈現多樣性的變化趨勢。
(四)電商發展帶動快遞業務高速增長,交通/運輸行業就業景氣度持續高漲
2016年第二季度,交通/運輸行業的用工需求同比增幅最高,為58%。根據網上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上半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32.5
億件,同比增長56.7%;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714.6
億元,同比增長43.4%,在快遞業務量高速增長的帶動下,交通/運輸行業的人才需求也出現了大幅增長。
2016年以來,我國電商平臺在縣域地區和農村市場展開了激烈的業務競爭,與此同時微商的業務也在不斷擴大,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全國鄉鎮快遞服務營業網點覆蓋率不斷攀升,電商銷售額同比大幅增加。今年6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明確了包括鐵路運輸與物流融合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預計未來在新經濟和相關政策的雙向推動下,交通/運輸行業或將產生更多的就業機會。
(五)房地產行業用工需求呈現“啞鈴”狀,微型企業和大型企業用工需求增幅最高
2016年第二季度房地產/建筑/建材/工程行業的CIER指數為2.05,就業景氣程度較高,在線職位數同比增長10%,行業總體發展速度較為平緩。從不同規模企業的在線職位數同比增長情況來看,房地產/建筑/建材/工程行業的招聘需求主要體現在微型企業和大型企業,其中20人以下規模企業的招聘需求同比增幅最高,為52%,其次是10000人以上規模企業,招聘需求同比增加33%,說明在房地產行業,除了龍頭企業發展勢頭良好之外,微型企業也獲得了飛速的發展。
根據職位在不同區域的分布情況顯示,房地產/建筑/建材/工程行業在新一線城市的職位量最多,占全國總量的34%,超過了一線城市的32%,二線城市的占比為21%,三線(含三線以下)城市的占比僅為13%。在國家和地區相關政策的刺激下,2016年房地產行業在新一線城市的發展增速超越了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行業發展和人才需求都得到了大幅增加,然而在三線(含三線以下)城市房地產行業則表現了明顯的增長乏力態勢。
三、區域及城市就業形勢分析
· 中西部地區就業形勢明顯回暖,東北地區增長乏力
【圖9:2016年第二季度不同行政區域用工需求同比增長情況】
根據智聯招聘全站大數據顯示,東部地區依然是人才需求量最高的區域。從2016年第二季度不同地區發布的在線職位數量來看,東部地區的招聘需求占全國總量的73%,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招聘需求分別占全國總量的12%和10%,這表明了經濟形勢最好的東部地區依舊是吸納就業的絕對主力。
和去年的招聘需求相比,中西部地區的就業形勢出現了明顯好轉。2016年第二季度中部地區的在線職位數量同比增幅最高,為29%,其次是西部地區,招聘需求同比增幅為23%。東部地區由于基數最大,雖然招聘需求也出現了較大增長,但在線職位數量同比增幅低于中西部地區,同比增加19%,東北地區增幅最低,僅為14%。由此可以發現,在新經濟的推動作用下,我國就業形勢整體趨于好轉,中西部地區的回暖現象較為明顯。
和東、中、西部地區的就業形勢相比,東北地區的就業形勢呈現了增長乏力的態勢。從招聘需求來看,東北地區2016年第二季度的在線職位數僅占全國總量的5%,和去年同期相比招聘需求增加了14%,均低于其他地區的發展水平。作為我國的老工業基地,東北地區傳統的產業結構面臨著發展困境,雖然以工業機器人、智能制造、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作為突破口,就業形勢有所好轉,但尚不足以完成“振興東北”的重擔。目前來看,受到企業用工需求增長乏力和人才“東南飛”等因素的影響,東北地區的就業形勢相對最差,亟需新的經濟發展引擎拉動就業。
· 新一線及二線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進一步提升,三線城市就業形勢出現好轉
【圖10:2016年第二季度不同城市用工需求同比增長情況】
根據智聯招聘的數據統計,2016年第二季度一線城市的在線職位數最多,占全國招聘總量的40%,新一線城市的需求占比為28%,二線城市的需求占比為20%。和去年同期的招聘需求相比,二線城市的需求增幅最高,為29%,新一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的需求增幅分別為21%和16%。雖然一線城市的職位數量和就業群體人數最多,但新一線及二線城市的職位數量出現了較大增長,求職者數量也在不斷攀升,這說明隨著經濟發展趨于穩定,在生活成本、生活環境、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新一線及二線城市對企業和人才的吸引力正在進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三線(含三線以下)城市今年第二季度的在線職位數同比增長了27%,雖然招聘需求總量依舊偏低,但受到新經濟的驅動,三線(含三線以下)城市的就業形勢也在不斷的好轉。
四、 不同規模企業就業形勢分析
小型企業招聘職位數最多,微型企業就業形勢最好
【圖11:2016年第二季度不同企業規模用工需求同比增長情況】
智聯招聘2016年第二季度數據顯示,微型企業(企業規模20人以下)的就業景氣指數最高,為3.58,大型企業(企業規模10000人以上)、中型企業(企業規模500-9999人)和小型企業(企業規模20-499人)的競爭相對激烈,就業景氣指數分別為0.92、0.79和0.61。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的不斷推廣,小微型企業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較多。然而,微型企業在福利待遇、雇主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均不占優勢,對人才的吸引力較低,招聘需求遠高于求職應聘,因此就業景氣指數較高;相比來看,小型企業憑借其在福利待遇、業務領域、就業靈活等方面的優勢吸引了較多求職者,求職應聘人數遠高于招聘需求人數,因此就業景氣指數相對較低。
從不同規模企業的招聘需求來看,2016年第二季度小型企業的招聘需求最多,需求人數占全部企業總量的41%,其次是微型企業,招聘需求占總量的31%,第三是中型企業,招聘需求占總量的23%。相比而言,大型企業在招聘需求方面占比最少,僅占總量的5%。
獲益于新經濟的推動,我國創新創業的浪潮不斷攀升,大量的創業公司顯著拉動了勞動力市場的人才需求,此外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比如
《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推出,“互聯網+”小微企業專項行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程、產業集群發展能力提升工程等6大工程與專項行動的逐步開展,小微企業面臨著政策利好的發展前景,用工需求始終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在當前乃至未來一段時間內,小微企業仍會是我國吸納新增就業的主要力量。
與小微企業旺盛的用工需求相比,許多傳統大型企業(企業規模在10000人以上)都在持續縮減用工需求,其中通信/電信行業、金融行業、耐用消費品(服飾/紡織/皮革/家具/家電)行業分別出現了-18%,-13%和-19%的增長。從數據上來看,目前傳統大型企業轉型遇到瓶頸,短期內或將繼續保持相對平穩的發展速度。
五、 2016年下半年就業形勢預測
【圖12:下半年就業形勢預測】
基于計量模型的預測顯示,下半年,CIER指數的周期成分仍有可能出現小幅下降,但下降空間有限。而疊加勞動力市場長期的供不應求的趨勢,以及季節性因素的影響,2016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CIER指數出現上升態勢的概率很大。總體上來看,2016下半年,就業形勢將大概率呈現趨穩的態勢。
文章系 智聯招聘 整理,授權 聚焦界 發布,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