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還聽到幾個小朋友聊天:
唉,天天下決心不要熬夜了,不要熬夜了,可今天說,明天又去舊病重演。
一樣啊,你看我每天換衣服都要說,要去燃脂,健身,要練出馬甲線的,健身卡辦了,堅持不到兩周,就沒有下文了。
不要提這些,我去年大部分錢花在知識付費上面了,聽著課喝著雞湯,想著改變。你們翻翻我去年的朋友圈,都是寫的什么遇到最美好的自己啊,成功的幾大秘籍啊,最后的結果,我還是我,沒有不一樣的煙火。
……
是啊,就如韓寒在《后會無期》上那句“道理知道那么多,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在公眾號上,經常看到10萬+的文章后面留言著:
“被警醒了……”
“這篇文章擊中了我內心……”
“作者的話讓我陷入了深思……”
……
我想說的是,那是作者們過的人生,他也許成功了,從月薪3000變成了年薪300萬。但是你不會,相信我,一直沉浸在這樣的文章中你,永遠過不上作者那樣的人生。
講個身邊真實的一個故事。
有一天宿舍舍友參加了一位大咖在上海辦的一場線下讀書會,半夜聚餐回來后還熱血沸騰,吵醒睡著的我慷慨激昂地說:
“今天是我人生中的轉折點,認識了很多牛人,你不去參加太可惜了。她們真的很厲害很優秀,而且還熱于分享她們成功的秘訣。你看,我都把這些秘訣拿到手了,等著姐的蛻變成蝶吧?!?/p>
我睡眼朦朧中看到她手機里,別人給她列出的長長的書單。
當天夜里,我就聽到她開機的聲音。
第二天下班回家,她很焦急待在宿舍中。我以為她咋的呢。
原來,她夜里選購的書,剛剛上網查了,還沒有發貨呢,所以她焦急啊。
敢情這改變這蛻變刻不容緩??!
我隨手扔了本我書桌上的書說:“要不你先看我這本,也不錯。你看完你定的書差不多也到了?!?/p>
她一看書名,又翻了翻手機,嫌棄地說:“你這書,書單上沒有,大咖說了,讀書要富養的,要看好書?!?/p>
我氣得無語,我這書也是諾貝爾文學獎作者寫的好吧。這腦子被洗的……
舍友開始還很焦急,書還是沒有發貨。因為那書店有幾本書缺貨,需要等一周才能到貨。
后來我建議她要不找其他網站看看,那么著急的話。
舍友卻興奮和我說:“算了,這說明牛人的書單多么好啊,你看書都買了脫貨了。好書不怕等,沒事?!?/p>
又過了一周,書還是沒有到,我問了下舍友。
舍友無精打采和我說:“哦,有一本書還要一周才能到貨呢?!闭f話語氣中的興奮已經沒有了。
最后整整二十天,我才在宿舍看到舍友定的那些書。
但是舍友起初的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場的樣子,變成了無動于衷,看著整整兩堆書發著呆。
熊熊大火在時間的推移中完全熄滅了。
后來那些書,舍友真的只打開了一本的封面,看了幾頁就說看不下去了。后面的那么多書都做了其他用途,比如:墊湯碗。
有一次我催她看書時,她一臉無辜地說:“我也想看啊,但這書我真的看不下去。那些思維導圖什么的,看得我頭昏腦漲的。”
說這話給我的感覺是,我已經很努力了,我真的很想做,但是我能力不夠,做不到啊。
但我看了下她買回來所有的書名,都是“純干貨”的書。成功的道理方法都有,只是很少人會堅持做下去的。
我們想想從小到大,我們一直被灌輸著各種各樣的道理。
學習時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減肥時要“管住嘴,邁開腿”;
學英語時要“多聽,多讀,多練”……
敢問你都做到了嗎?
做不到。
因為成功是你想要的,不受苦也是你想要的。兩者是不可兼得的,我們的本能是趨利避害的,所以選擇后者。
苦受多了會痛,但不成功照樣可以過日子啊。
學以致用,所有的道理都是為了后面的“做”作貢獻的。沒有“做”,這些道理只是紙上談兵而已。
其實人生最大的道理就是沒有道理,更加沒有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原則可以提供我們隨時隨地拿來使用的,一切都需要我們在行動中找尋自己需要的方法。
《小馬過河》的故事我們都是耳熟能詳的,它聽了那么多人講那條河怎樣,但只有它自己走一次,才能真正知道那條河究竟有多深。
我們總是聽很多道理,然后去想象著或者看到講道理那些人的結果,其實真的沒有任何意義,沒有成功人的人生是復制來的。
只有你自己去試一試,才會知道真正是什么回事。
動起來,去嘗試,這一生才會過的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