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十年,野蠻生長的秘訣就是這些 |聽賢小館

歡迎光臨聽賢小館

現在朋友圈充斥著各種職場心靈雞湯,大多沒什么營養。因為真正成功的人是沒有時間寫這些東西的。還有兩類更不堪,

一是職場“厚黑學”,“職場叢林法則”之類,這個很無恥就不說了;

二是教授所謂如何溝通、如何自我管理之類的技巧,它最大的問題是使人相信職場成功是有捷徑的,是可以培訓出來的。這就是誤人子弟了。

我曾在一家國內大型的汽車制造企業任職十年。我親眼見證了我的一些老領導以職業經理人的身份數年升遷或跳槽,從年薪一百萬到六七百萬,還有一些老上司從普通專業人士躋身為負責經營管理的集團領導,一方諸侯,身價數倍。更多的,還有很多飛速成長的年輕人。我沒有見到一個人是靠“辦公室政治”出來的。當然不排除職場情商的成分,更多的我見到的是敬業、勤奮、不斷自我更新的人。


一、熱愛、開放、奉獻:快樂工作的秘訣就這六個字

2013年單位有個“部長迎新會”,我作為我們那個系統的代表參加了??粗切﹦傔M入企業的大學生,“幼稚、饑渴的腦袋們”(約翰·納什語),我在飯桌上說了一番很動情的話。后來,統一送給他們三個關鍵詞:“熱愛、開放、奉獻”。這是從我從心里中刨出來的六個字。

1、熱愛。

工作十年,自始至終我都非常喜愛自己的工作。前面六年,我做過文案、創意、策劃,后面四年主要是項目和部門管理。熱愛是最好的堅持!沒有熱愛,無以投入,無以克難,無以持久。在別人看來是痛苦的事情,于熱愛它的人是享受,即使“痛”也快樂著。

熱愛的來源大概來自三個方面:

興趣。興趣不僅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源動力、永動機?!坝绣X難買我喜歡”,有了興趣,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擋你對工作的熱情,沒有任何人可以障礙你的成長。興趣大多跟天賦有關,也是可以培養的,成就感越大、意義越大,興趣就越大。

成就感。沒有成就感,相反卻常有挫敗感,多半難以堅持下去。碰到一個能夠給予你鼓勵的好領導很重要,如果沒有,要學會分解目標,獲得工作中的一個個的“小成就”。在成就感最強的時期,就是你成長最快的時期。你會自我增壓、自我驅動、自我更新。

意義賦予。這個工作可能對你以后發展很重要,是重要的履歷?重要的知識補充?重要的人脈關系?都可以,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和意義,你就會提高心力,增長熱愛。

這三點對熱愛來說,程度逐步變弱。如果你沒有興趣,多去找點成就感;沒有成就感,多去發現它的意義。

總之,那些你一點也不熱愛的工作,相信我,你是干不出成績的,還是趁早另謀出路的好。這是對生命的浪費,也是對自己的折磨。


2、開放。

張泉靈在針對自己轉型時的采訪說:“世界已經翻頁了,你卻還在原來那一頁高興呢”。不是這個世界變化快,是你更新太慢。或者說,你把自己封閉了。

小公司要你一專多能,大企業要你跨部門合作,自由職業要你學會“U盤化生存”,哪個領域都要求你開放、創新、學習。

在這里我有三點建議:

對自己開放。越是大公司分工越細,合作化程度越高。一個項目可能牽涉到數個部門,一個PPT可能要十幾個人共同完成。橫向上,你要跟不同部門、不同職能的人去溝通,共享協作;縱向上,你要掌握業務鏈各環節的知識。否則,你就沒沒辦法跟別人溝通。你要像一個U盤,對外插在哪個硬件上都能實現快速對接、讀取。

對別人開放。因為工作和職位的需要,不同價值觀、不同背景、不同個性的人在一起,你需要與世界、與他人產生各種的連接。90后絕不是腦殘的一代,他們聰明且現實,干脆而靈活。有人說,跟他們接觸越多,越有一種“老子早晚要給他們打工”的想法。你需要關注的是KPI,開放對別人個性的包容。你還是要像個U盤,對內可以儲存各種各樣的信息。

持續自我更新。你需要不斷的將自己清零、更新、再清零,擁有快速學習和應變的能力。現在各種自我學習的社群的火爆,充分驗證這一點。在這個時代的職場上混,稍一走神,馬上你就跟不上了。一定的培訓和活動參與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找一個自驅動的學習機制,比如關注我們另一個公眾號“菠蘿公開課”,與所有愛學習的人一起進步。


3、奉獻。

如果你覺得這個詞過時了,可能其實是你出了問題。我們已經習慣了走捷徑、習慣了投機、習慣了“技巧”。這是很悲哀的。世上從來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

奉獻讓你更快樂。工作執行上各負其責是最高效的團隊,但心態上每個人都去奉獻才是最好的團隊。沒有主人意識,必然斤斤計較,必然陷于失衡的困境之中。工作的煩躁和疲累很少來自于工作本身,而是情緒,而其中大部分是對公平的質疑和憤懣。

奉獻讓你路更寬。這個世上沒有完全公平的崗位。總有突發事件,總有抓壯丁的時候,一次兩次找到你你不配合,躲過去了。你可能還覺得挺得意,“我可不是好欺負的”,但在上級心中,你也就成了“刺兒頭”——“好啊,我不招惹你,但你也休想以后讓我提拔你”。公平合理。干的多了,自然有人會在意你,提拔你。再退一步,即使沒有提拔,一技傍身,無論以后跳槽還是跨行,你也有了提升的本錢。

不要被拽著一起low。每個公司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自己不上進,更見不得別人上進。你努力,他嘲諷,“裝什么積極”、“愛表現”、“就會做給領導看”,他們的目的就是拽著你一起low,以使他們能“混”的心安理得,并安慰他們那顆脆弱的“玻璃心”。奉獻反而成了過錯。對于這種人,你如果跟他計較,你就被拉低到跟他一個境界。

最后,沒有了奉獻,只是安分守己,甚至只管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你的路只能越走越窄。然后,自己把自己堵死。


二、你的價值從不是你干了多少,而是你的“稀缺性”

我很不喜歡“成功”這個詞,尤其是在這個時代。成功其實是個很私人、很專屬的概念,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在我看來,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就是成功。但現在不是了,你還要獲得別人的普遍認可,才算成功。這就變得很難。

成功應該是多元的。我過去的領導曾告訴我一個模型“人生之輪”,包含事業財富、道德教育、人際交往、文化修養、身心健康、家庭親情六個方面,對我們一個平凡人來說,在這個“人生之輪”上缺失了任何一角,都是遺憾。我覺得很有道理。

所以,成功不可偏廢。因為我們想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幸福。

在討論如何獲得成功之前,我們需要先界定什么是職場的成功。

在職場上,你的價值從來不是你干了多少,而是你的稀缺性。換言之,即是你的“不可替代性”。

你在一個部門的地位,你的薪酬、你的資本,就是這個。很多人在工作了許多年之后都不明白這個道理,做了很多工作,還在問為什么不提拔我、為什么不給我加薪?很簡單,你的工作可能也很重要,可是換了誰都行,因而你的工作就“不值錢”。你無法做到“不可復制”。

職位無貴賤,人卻有“貴賤”。任何職位都可以產生很“值錢”的人,不論管理崗位還是專業崗位,這跟職位大小無關。

我不是教你去挑揀工作,而是建議你去努力修煉成“稀缺性”的人,讓你的付出不斷增值,而不僅是重復勞動。

在職場上,被看重和提拔的只有兩種人:一是“不掉鏈子”的人,二是能出成績的人。

前者是基礎,是前提,沒有這個信任,一切都是免談。但后者才是關鍵,不出成績,再有苦勞也沒用。職場上的價值以功勞計。

你被提拔和重要絕不是你的綜合能力,而是你的“特長”。

或者是你的銷售能力,或者是你的管理能力,或者是你的關系資源。不要幻想著什么都好,第一不現實,第二不重要。


三、成功三要訣:天賦、勤奮、機會,一個都不能少!

如果你能接受上面的觀點,準確認知職場的價值,我們接下來談如何去做就輕松多了。

1、天賦

所有的成功者都有一個共性:善用天賦

我現在越來越認識到天賦的重要性。愛迪生曾說“天才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事實上還有后半句:“僅靠汗水而成功的人我從來沒有看到,我只是個善于完成工作的聰明人而已”。

天賦是基因、性格及氣質的綜合,是一種極其穩定的素質,很難改變。

相信很多人都試圖去改變自己的性格,其實不需要,而應該去找到自己的天賦。什么樣性格的人,都有成功者。但所有的成功者都有一個共性,善用自己的天賦。你可以試著這樣做——

1、找到自己的天賦。喜歡做的不一定是天賦,喜歡做且能做的好的才是你的天賦。有的人親和力強、人情練達、洞悉人性,天生就適合跟人打交道的工作;相反,有的人邏輯嚴密、智商奇高但不喜喧囂,最好去做研究或者攻堅的工作,一樣可以收獲巨大的成就感。

一個團隊里一定有領袖、跟隨者和英雄。領袖不一定是英雄,領袖要消融個性;英雄也不一定能做好領袖,因為英雄往往凸顯自我。找準自己的天賦和使命,并不妨礙每個人應得的尊敬。

剛開始你可能找不到自己的天賦,過來人往往看的清楚,一番點撥就能讓你走上正途。

2、放大它。工作中沒有人關心你是怎么成長的,你需要自己刻意去訓練自己的天賦,不然它就會溜走。在一個工作中你一定有自己最擅長的那一部分。你最好可以把這一部分做到極致。比如說,如果同樣是在銷售工作,你銷售計劃做的最好,把它做到沒有任何一個人比你做的更好;你談大客戶最好,就把它做到沒有任何一個人比你做的更好。

時日一長,大家都知道了你的“厲害”,領導、老板都知道了,大家向你請教,甚至讓你做一場培訓,你的機會也就來了。你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成就感會驅動你把其他的也做好。

最怕的是你說自己什么都會,一樣兒也拿不出手,沒有任何人會記住你。最后干脆失去信心。

3、不要讓短板拖后腿。體育節目里常說一句話“特長突出,能力全面”,這句話非常重要。能力全面不會讓你特別成功,但存在短板你就一定進不了一流選手的梯隊。

我在工作的后兩年十分痛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管理經驗不足,之前一直偏在專業方面,這對我工作推動影響很大。人的成長都是從不勝任到勝任,在剛剛升遷或者進入一個新環境中,不勝任不要緊,一定要迅速把自己的短板補上。

天賦特長給了你成長的機會,而不及時補上的短板最后會把你拽下來。

2、勤奮

我們要有多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這個話題沒有太多可說的,但是很多人還是認識的不夠?,F在很流行心靈硫酸:“優秀的人都那么勤奮,咱勤奮還有什么用?”,這當然是玩笑。不勤奮,可能你連競爭一下的機會都沒有,只能把點評別人的成功作為談資。這可太沒勁了。

我從沒看過一個不勤奮而成功的人。如果有人表面上很輕松,背后一定付出的更多。有句話說的好,“我們要有多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我有一個老上司,生著娃,打著怪,基本上不加班,也從不建議我們加班,永遠是一副氣定神閑的姿態,工作干的還是井井有條,上上下下都很服氣。但她每天背單詞、練瑜伽、周末讀研,在朋友圈打卡簽到,從開始到現在四百多天,幾乎沒有一天間斷。沒有超常的自控力做得到嗎?

所有的企業家幾乎都是苦行僧,否則,干不了這個苦工。我過去的單位是個有四萬人的企業,老板每天開十幾個會是平常。有人見過集團老板的一張行程表,嚇壞了,那張表的時間是用分鐘算的。

有人做過研究,想在任何一個領域成為專家,至少需要有一萬小時的訓練。按照正常工作時間計算,至少需要三到五年全力以赴。有人勤奮,幾年時間就起來了。有人可能要十年甚至十幾年,能達到同樣的成績。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因為你的偷懶,必然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攢夠這一萬小時。

有的人一年干的項目比你三年都多,那他三年的經驗就相當于你的十年。只去眼紅別人“冒得快”,不去反思自己的怠惰,這樣的人已經可以用“愚蠢”來形容了。

微信的張曉龍曾說,“多少艱苦,不可告人”。能夠告人的,已是云淡風輕。

3、機會

自己創造機會才最靠譜,別人給的叫做“助緣”

有人說:成功是自己努力占30%,機會占70%。我同意,但我要說明的是,這占70%的機會能落到頭上很多也是因為自身的努力。

在職場之上,重要的機會有三種:

1、有過來人帶著的機會。剛進入職場的小白,如果有個師父帶著無疑是一種幸運。誤打誤撞、東一頭、西一頭,這樣會走很多彎路。這個世界上,經驗是最值錢的東西之一,尤其是失敗的經驗。

再往上走,我們總會走到一個接著一個新的領域。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竅決”,有人引路,就是貴人。人家愿意教你,更該感恩。捅破那層窗戶紙,你就能登堂入室,豁然開朗。這跟參禪是一個道理。自己為了不得了,其實在過來人看來,連“門兒”都沒摸著呢。

我很慶幸在自己的職業生涯碰到了幾位好師父,他們言傳身教,能夠激發出你最大的潛能。

記住,好的師父一定不會讓你太舒服。不要指望有人手把手的教。

2、“扛事兒”的機會。或者是項目比較大、要么是事情比較難。這種機會降臨的時候,事實上就是跟未來的成功提前簽了一份契約。但是,有的人會很珍惜,也有人會將此視為畏途。其實,哪里有那么多的機會呢。

在別人都不愿意干、不愿意扛的時候,你的機會就來了。這有點像港產警匪片片里幫老大“背黑鍋”或者“跑路”,你扛了下來,情義也就結下了。職場無情,但人心都是肉長的,誰干了多少大家又不瞎,下次有了事情,人家自然會想著你。幾次下來,加速成長,收獲最大的反而是你。第一你沒“掉鏈子”,第二你干出來了,這個信任感就建立起來了。

職場上,信任成本是最大的成本。最寶貴的就是別人對你的信任。

3、晉級升遷的機會。當競聘或升遷的機會到來時,不要猶豫,積極爭取。這種機會的寶貴不是因為升官發財,而是晉級帶來的視野和思維方式的變化。

職場上最重大的角色轉變有兩種,一是從普通小兵升到管理崗位,二是從專業管理者成為經營管理者,亦即一方諸侯,全面負責。第一種使你脫離單兵作戰的狀態,視角從關注事到關注人,開始思考如何協調、激勵團隊,思考部門業績,思考項目群推動。第二種使你第一次以全局、整體的視覺看問題,你要考慮投入與成本、要考慮協作與競合、要考慮穩定與發展。

一個人的格局是由其思維方式決定的,這種思維方式在經營管理者上會得到極大的鍛煉。

沒有在一定高度上的跳槽和創業,大多是盲目的,一直在一個低層次上游蕩,成長就慢,表面上看起來選擇多了,但信任成本的喪失和格局的偏狹,事實上機會反而是減少了。


不要把公司當成家,那樣你會失望。可以把職場當作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殘酷,也溫情。離開職場已有一年半的時間,我時常覺得自己還未離開。

人生就是一個戰斗接著一個戰斗,何必歲月靜好,只須野蠻生長。

我是賢杰,這里是我的“聽賢小館”,歡迎常來坐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