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一:設計模式-分類?
`創建型模式`->5種:工廠方法模式、抽象工廠模式、`*<單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
`結構型模式`->7種:適配器模式、裝飾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觀模式、橋接模式、組合模式、享元模式
`行為型模式`->11種: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觀察者模式、迭代子模式、責任鏈模式、命令模式、
備忘錄模式、狀態模式、訪問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釋器模式
菜鳥教程-單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
- 這種模式涉及到一個單一的類,該類負責創建自己的對象,同時確保只有單個對象被創建。這個類提供了一種訪問其唯一的對象的方式,可以直接訪問,不需要實例化該類的對象。
- 注意:
- 1、單例類只能有一個實例。
- 2、單例類必須自己創建自己的唯一實例。
- 3、單例類必須給所有其他對象提供這一實例。
- 主要解決:一個全局使用的類頻繁地創建與銷毀。
- 何時使用:當您想控制實例數目,節省系統資源的時候。
- 如何解決:判斷系統是否已經有這個單例,如果有則返回,如果沒有則創建。
- 優點:
1、在內存里只有一個實例,減少了內存的開銷,尤其是頻繁的創建和銷毀實例(比如管理學院首頁頁面緩存)。
2、避免對資源的多重占用(比如寫文件操作)。
- 缺點:
1、沒有接口,不能繼承,與單一職責原則沖突,一個類應該只關心內部邏輯,而不關心外面怎么樣來實例化。
2、由于單例對象只要程序在運行中就會一直占用系統內存,該對象在閑置時并不能銷毀,在閑置時也消耗了系統內存資源。
請看下面的表格展示了程序中中不同的變量在手機存儲器中的存儲位置;
1、定義:
在iOS開發過程中,為了合理的分配有限的內存空間,將內存分為五個區域,分別是:堆、棧、常量區、全局靜態區、代碼區。
1、堆區(heap):
- 由程序員管理(分配釋放, 要指明分配的大小),若程序員不釋放,程序結束時可能由系統(OS)回收。
- 堆的操作方式與數據結構中的堆不同,操作方式類似于鏈表
//例如:
//注意p1、p2本身是在棧區,它倆指向的地址是在堆區
char *p1 = (char *)malloc(10);
char *p2 = (char *)malloc(20);
//注意: 存放程序員new出來的對象,容易產生內存泄漏(memory leak)。
2、棧區(stack):
- 由編譯器管理(系統自動分配釋放)例如:在函數中聲明一個局部變量(int b;)系統會自動在棧中開辟空間。
- 存放:函數參數值、局部變量的值(函數中的基本數據類型)、指針
- 棧區的操作方式類似數據結構中的棧(先進后出)
3、全局區(又稱靜態區 static):
- 由編譯器管理(分配釋放),程序結束后由系統釋放
- 存放:全局變量、靜態變量
- 由兩塊區域組成全局區:這兩塊區域是相鄰的
一塊是存放未初始化的全局變量和靜態變量。
一塊是初始化完成的全局變量和靜態變量。
4、文字常量區:由編譯器管理(分配釋放),程序結束后由系統釋放,存放常量字符串
5、程序代碼區:存放函數的二進制代碼
看demo具體案例,你會有不同的認識: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MwkJz-tiDVKEPRySOVdYuQ 提取碼: ymw2 復制這段內容后打開百度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