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人們常說死讀書讀死書,說的是那些讀了幾本書,只認書中的理論知識,不講究生活中的實踐書呆子。但有一個人,不但喜歡讀書,而且還能活學活用,能夠通過學習書中的知識教給大家怎么提升與改變。他還因此創建了樊登讀書會,并大獲成功。
比如,樊登老師就講過在2016年看過最開腦洞的書是《未來簡史》。他說,盡管看《人類簡史》的時候已經感嘆了一次了,但那次是為了作者的總結歸納能力。而這次則完全不同,這次的感嘆是為了作者強大的前瞻性和基于邏輯的想象力。整個人類進化的歷史就是一部算法進化史。人類之所以是萬物之靈長,是因為一直沒有一個東西比人的大腦算的還快。但當阿爾法狗能夠打敗李世石,當科學家可以準確的預測你頭腦中的下一個念頭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人腦,只是一個算法。我們的情感、意義、自由意志這些人文主義的概念都只是可以被替代的算法。
于是你把開車的決策權交給無人駕駛,把健康的決策權交給沃森博士,最終把投票權交給谷歌。因為這些算法比你更了解你,也更了解環境。就像沒有靈魂的汽車無情地替代有靈魂的馬一樣,我們也會全面被機器替代。人類在20年內將要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越來越多的無用人口的問題。趕緊打算一下吧,據說考古工作是最不容易被替代的。因為沒有公司有動力研發這么小眾的機器人。而且,在五十年之內,人還有可能實現永生。兄弟們,再堅持一下!
希望你可以和樊登老師一樣,體會到閱讀的樂趣。也許我們不能像樊登老師那樣,做到庖丁解牛。只要我們肯定下心,沉靜在書的知識世界里,不要說讀多少本書,每天讀多少,哪怕書中的一句兩句話能夠給我們帶來啟發,那就受益無窮。
參考:
1.李翔知識內參(樊登讀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