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沉小安
昨天語音碼字了一篇《研究青春小說樣文感悟2——短篇小說的整體結構》,里面講了短篇小說的整體結構為:開篇展示人物的希望,中間描寫人物的努力,結果可以是遺憾或甜蜜。
那么為了吸引讀者,在開篇應該如何展示人物的希望才能吸引讀者?
如果我現在告訴你,我有一個希望,希望能夠得到一束花,你會無動于衷,會覺得這件事情跟你沒什么關系,你也不想知道我怎么努力才能得到一束花。
但如果我告訴你,我因為常年工作繁忙一直沒有給老媽過母親節,這次好不容易突然有空,于是臨時決定搭高鐵趕回老家,順便在路上買一束花打算想給老媽一個驚喜。但在老家附近的花店里買花的時候,突然發現錢包掉了手機也丟了。如果這時候跟別人借電話打電話跟老媽說明情況,不但會讓她擔心,本來應該的驚喜卻變成了驚嚇。那么為了保護好這份驚喜,我現在急需得到一束花,但我又沒錢。這個時候,花店老板出現了,然后我突然發現這個老板是自己高中時的暗戀對象……
現在,你會想知道我會怎么努力去得到這束花嗎?我覺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會有這種轉變?
答案就是:
人物的希望要讓引起讀者的興趣,首先人物要遇到問題,這個問題讓人物的希望變得很遙遠甚至是不可能實現,程度越強越好。然后這個時候要突然出現能讓人物的希望可能實現的因素,這樣就能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并吸引他往下看。
像我上面那個例子,我遇到的問題就是身上沒錢買花,又不能通知老媽,這個時候得到一束花就變得很難得。而突然出現的花店老板讓我看到了光芒,可是這個光芒又因為他是我曾經的暗戀對象就變得微妙了起來,我那個得到一束花的希望加上他這個人物的設置,就會讓讀者迫切想知道我到底能不能從他的手中得到花,這就成功地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
以上是我現編的一個開篇,因為現編有些倉促。雖然情節粗糙但道理不粗,但為了更好地說明這個理論,下面我結合研究的不倉促的樣文的幾個開頭,說明如下:
第一篇《我們的十年》,開篇說過很多次,就是男主悄悄來到女主的婚禮,與女主結婚的是與她走過十年的新郎。開篇人物的希望就是男主希望新郎是自己,但人物遇到了問題:新郎不是他,并且還是一個奪走了本該屬于他們之間的十年的人。
這里希望和問題都很明顯了,現在就差一個讓這個希望可能實現的因素,往下看。
接著文中寫道:記憶里女主是個極其普通的女孩子,而男主自己是各方面都特別優秀的風云人物。結合剛開始的希望和問題,這里明顯讓那個不可能實現的希望變得好像很容易實現,但又因為那個不可能實現的希望在時間線后,是已經發生了的事情,所以又讓這個可能又帶上了不可能的因素,就讓這個因素變得很微妙。這樣就能夠瞬間吸引讀者的好奇心。想知道人物到底做了什么努力(負努力)才讓這個希望變成這樣,而男主剛開始的希望還有可能實現么?
第二篇《我們回得去的舊時光》,開篇是女主做了一個夢,夢里想起了美好的他,夢醒卻發現她早已弄丟了他,淚流滿面。這里的希望和問題都很明顯,女主的希望是想和男主在一起,問題就是他們因為什么沒在一起。
照我寫的這個規律,接下來就應該是能讓女主見到男主的因素出現。于是文中寫了:女主作為實習編輯需要寫“你十八歲愛的人,現在還在身邊嗎?”的活動推廣軟文并且和同事一起審核留言,然后發現了其中一個留言寫得一臉認真,說要找他弄丟了的“李依”。同事打趣道女主也叫李依該不會就是她吧!女主淡定否認,然后轉身就躲到廁所里哭。
這里以男主的留言作為女主可能再次見到男主的因素,但又不直接寫男主直接過來找女主,而是通過名字作為線索委婉地寫的。這樣委婉的可能反而讓讀者想繼續看下去,也成功地引起了讀者的好奇。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研究所得,文末再復習一下今天研究出的理論:
人物的希望要讓引起讀者的興趣,首先人物要遇到問題,這個問題讓人物的希望變得很遙遠甚至是不可能實現,程度越強越好。然后這個時候要突然出現能讓人物的希望可能實現的因素,這樣就能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并吸引他往下看。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