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孫師傅吃飯有個習慣,每次菜吃完,碟子里的菜汁總喜歡倒進稀飯碗里,用筷子攪攪就喝,還似乎很香甜。媳婦看著不舒服,也很不解——稀飯里有了油鹽,還叫什么稀飯呀!“你不懂,這有油有鹽可好喝了。”孫師傅說。后來媳婦堅決要求他改掉這個習慣,孫師傅也就割愛了。
媳婦想起來婆婆曾講過的孫師傅小時候的糗事。那時候他大概六七歲吧,一天晚上喝的是菜糊糊,他就趴在鍋臺上喝,一邊喝著,一邊瞅著鍋里。碗里剛喝一半,就連忙給添滿了。家里人口多,他見鍋里的菜糊糊越來越少,急得越發喝得快,也添得快。結果,肚子撐得圓鼓溜溜的,走路都小心翼翼,不敢跑了。
孫師傅屁股上有個很大的疤。媳婦問,他就吱唔過去。有次,媳婦跟婆婆聊天,婆婆又講起他小時候的事,終于解開了那疤的秘密。
婆婆說,孫師傅小時候特別皮實。大概七八歲時候,有一次,因為調皮,婆婆很生氣地打了他一巴掌,他一下子跌坐在了鍋屋門旁的壞盆茬上。正要哭,聽人有人喊“小瓜放摘了(就是生產隊集體收過以后,有沒摘干凈的,社員老百姓可以進去自由摘了)!”他爬起來撒腿就跑。小半晌,他撩著汗衫里兜著一兜小瓜回家了,喜滋滋的樣子。婆婆說,當時看到他屁股上流下那么多的血糊在腿上,自己嚇得腿都軟了。原來屁股被破盆茬劃起了銅錢大的一塊肉,他忙著摘小瓜,竟渾然不覺。婆婆說,要是現在小孩子,早已去醫院了,她當時就是給按上一撮草木灰,用破布條扎起來,任它長。
孫師傅跟媳婦聊天,也會說到小時候的事,不少是關于餓,關于饞。
媳婦記得孫師傅說過,見莊上大隊書記的老婆每次趕集,不是買魚,就是割肉的,都眼饞死了,覺得世上最有能耐的就是大隊書記,最幸福的就是大隊書記家的小孩了。
還有一件,媳婦印象最深。
生產隊的老牛殺了,牛肉賣了,牛頭牛骨在生產隊的大鍋里烀著。一個隊的社員,老老少少的,拿著碗,都在門口等著。揭鍋的時候,人們都圍過去哄搶。當時大概七八歲的他從人縫從大人腿底擠到鍋邊,伸手就往鍋里的牛頭上抓肉。感覺抓到的是牛眼,很激動。可當時不知因為人小還是沒烀爛,卻怎么也摳不下來。手被燙得很,也舍不得放。可惜,最后還是被一個大人搶去了,他被人群擠在一邊,舔著自己的手指頭。媳婦聽他講的時候,就心疼得緊;多年以后,想起來還是覺得心疼。
孫師傅小時候的故事還有很多。媳婦還記得大姑姐也說過一件。有一年夏天,媽媽趕集給他買了一個褲頭,他高興壞了,把那紅色的褲頭高高揚起,一路奔跑去田里,興奮地喊:“大姐!大姐!你看媽媽給我買新衣服了!”
2
孫師傅很惜物。
家里用的第一臺空調,是孫師傅用兩臺舊空調——海爾和美的組裝的,用了十多年,它還是很敬業,沒有一點要罷工的樣子。
洗衣機吧,也是用了好多年呀。它倒是有退休的愿望呢,鬧過幾次脾氣,可孫師傅他是小縣城有名的海爾售后老師傅了,對付它,簡直小菜一碟。
有一次,媳婦絕望地問,照這樣下去,我們家這些舊電器可不是要用一輩子嗎?他答,老婆,這不好嗎?舊物用著,多有感情呀;物盡其用,就是對它的尊重呀。
雖然,媳婦也是從窮日子苦日子里長起來的,但跟他觀念很不相同。媳婦喜歡用新的,覺得新的東西,用著心里美氣,生活也亮堂。媳婦的理論是,喜新厭舊也不是壞事,不然企業怎么生存啊。
自家店鋪里,賣海爾和美的電器,家里用的卻是老舊的家電。媳婦無奈地說:“這就是傳說中的木匠家沒有小板凳,鐵匠家沒有鍋鏟子嗎?!”
好在,今年新家裝修,終于一切電器都要安裝新的了,可把媳婦高興壞了,終于要告別那些老伙計了!
孫師傅今年結婚第十八年,媳婦給他買禮物可費心了。買衣服,他基本不穿。他一年365天都在忙,穿著他的工作服。記得結婚時一套西裝就穿了那一個星期,就再也沒穿過。除了工作服,就是夾克,運動褲和運動鞋,就像一個標準的體育老師。他還有個習慣——不喜歡穿新衣服,他說穿新衣服不舒服,別扭。媳婦曾經調侃,好歹也是個小老板,行業老前輩了,不怕穿成這樣人家低看你嗎?他說我一普通小老百姓,不需要漂亮衣服給我壯膽子撐門面。
想來想去,媳婦給他買了剃須刀。家里那一把,他已經用了將近十年了!主要是他用東西仔細,壞了吧,自己搗鼓搗鼓就好了——媳婦覺得他太厲害,似乎沒有他不會修的東西。媳婦把禮物拿給他時,沒想到他很開心,媳婦就更開心了!
不喜歡穿新衣的孫師傅,卻理解縱容媳婦的虛榮心。每次拿錢回家,他總喜歡說,老婆,拿去買花衣服穿,而且總要加一句,也給俺閨女買啊。每次打錢給媳婦,也說老婆不要省,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你就任性吧。有時媳婦抱怨說你這什么破工作呀,沒有周末,也沒有節假日。他就說,苦錢給你和閨女買好東西吃呀,買花衣服穿呀。
3
雖然苦過,窮過,并且現在依然不富裕,但孫師傅對待錢的態度卻非常淡然。
做學徒的時候,給人打工的時候,一直踏踏實實,誠心實意,從沒想去怎么挖一點,揩一點。也因此被有的同行甚至親朋譏笑為愣,傻。自己做手藝,每一分錢,都掙得安安心心。“不是自己的,不該得的,一分都不拿。”這是他的信條。所以,他的手藝和人格征服了所有與他打過交道的人。
家里的錢,雖然不多,也算夠溫飽。具體有多點,他也不太上心。每次錢往家里一放,就不管了。有時媳婦有意問他,他說,管它多少呢,你花你的,我只管掙。媳婦在辦公室里曾經聽一同事說過,她家夫妻倆各人掙錢各人花,公共花銷AA制,傳統觀念的媳婦實在想不出那是怎樣的家庭,怎樣的夫妻關系。遇有親戚或朋友張嘴借錢,總不忍拒絕。但他自己特別不喜歡欠錢和人情。那年家里買那小門面房,當時錢轉不開,媳婦找好朋友借了三萬,幾天后,自己的錢到賬了,他立馬催著媳婦去還掉。
他說,雖說過日子離不了錢,但錢畢竟不是萬能的。千萬不要在錢上欠著人情和輸掉人品。
4
孫師傅就是我家的愣師傅,我是他家的笨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