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之《深夜前的五分鐘》
我究竟是誰?
這個看似簡單到不用經過大腦思考的問題,卻在《深夜前的五分鐘》這部影片開播之后再次被石化了。“無論什么時候,我都不曾是我自己,我究竟是誰?”影片開頭的敘述者不知道自己是誰,而遇難之后回來的幸存者也在一次次被質疑下對自己究竟是誰產生了懷疑,這也使得身為看眾的我們對自己產生了懷疑:我究竟是誰?
若藍和如枚有著相同的外貌,卻在一樣的皮囊下過著不一樣的雙面人生,一個熱情如火,從事演藝事業;一個則安靜從容,甘心當一個自由撰稿人。“我們兩個想要模仿對方是件很容易的事。只要我們想,你們一定分不出來的。”小時候媽媽為了區分她們,分別給她們穿著藍色和紅色的衣服,卻又經常被她們換來換去。她們總是認為別人的人生是好的,于是千方百計地想要成為別的人、她們認為偶爾換換角色,就能享受雙倍的人生,卻不料就在她們互換的過程中,她們就已經忘記自己是誰了。
在分不清雙胞胎姐妹的情況下,天倫一次次將禮物送給若藍,而不知道自己身邊的人究竟是誰。如枚和若藍擁有相同的記憶,她們都認為從秋千上掉下來的是自己,彼此的存在漸漸成了一個最大的心結。“我所選擇的人生總是被她搶走,我希望如枚消失。”若藍這樣想著,恐怕如枚心中也是怨恨姐姐阻礙了自己的人生吧!
“在這五分鐘里,我是不是也能進入不同的世界里呢?”認識阿良以后,若藍想要通過這五分鐘來過不一樣的生活,一個沒有如枚的世界,而回來的幸存者也在自己到底是如枚還是若藍的矛盾中苦苦糾結。無論是若藍的五分鐘逃避,還是幸存者的內心獨白我們都不難從中窺探到人性最深層的一些被稱之為陰暗的東西,我們不可否認,每個人心中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困惑,自己究竟是誰?
我們被冠以各種各樣的角色,我們有名字、有年齡、有家人……我們什么都不缺,但我們好像什么都缺點。我們好像沒有別人的美貌,沒有別人的才智,沒有別人的顯赫地位……仔細想想我們好像什么都沒有,于是我們想從別人身上尋找點什么,或者模仿點什么,來讓自己和別人一樣,像如枚從若藍身邊搶走了天倫一樣,我們從他人身上搶走了想要的東西,但后來我們好像陷入了困惑中正如如枚和若藍的糾纏不清的角色定位一樣,我們再也找不回當初的自己。
是啊!沒有遺失,就永遠不會被找到,一直都是這樣的。可是我們再也回不到以前了,原先的那個你依舊漸漸被改的面目全非。你在上面亂涂亂畫,感情里我們一直都在扮演另外一個自己。生活被另一個自己主導,那我們真實的自己到哪去了?
影片的最后,雙胞胎姐妹的幸存者將阿良的鐘表調到正點方向,終于完成了自我定位。無論是姐姐還是妹妹都在迷失中找回了自己,完成了“我究竟是誰”的自我救贖,最終告訴了我們:做你所是的人,即使從未愛過,在你的自我里是安全的,你只經受少數的悲傷。
我們時常恐懼與即將到來的明天,因為一切都是變數,一切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將鐘表撥慢五分鐘,在深夜前的五分鐘里好好回味過去的一天,遐想未來的日子,堅定、自信、執著的扮演好自己應該擁有的角色。那么,無論愛情還是工作亦或生活,無論現實還是未來,都將因這深夜前的五分鐘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