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孕期理論知識儲備有所忽視的話,關于“母乳”的知識確實看得太少。截至今天Oscar來到身邊第43天,已經在母乳的問題上花了不下1500元大洋,而比起金錢的損失,通乳那堪比開宮口的疼才真正讓我記憶猶新。
給新生兒用勺子,這是多大的坑
都說如果用了奶瓶,因為一個奶瓶的奶嘴小且長,另一個奶瓶有孔會自動往外流,所以寶寶很容易會因為用了奶瓶而偷懶,不再愿意費力去吸母乳。相信那句“使出了吃奶的勁”大家都很熟悉,若不是真正看到每次寶寶吸奶的時候,喘粗氣,動不動停下來歇一歇,身體發熱,脖頸后面冒熱氣,我也只是把這句當做玩笑話。對于用慣吸管的我們,不單單喝東西不費力,只要是跟吃有關的都不會覺得跟累字搭邊。
加上,親妹去年生外甥后,因為第一時間先用了奶瓶,所以外甥對乳頭很抗拒,導致次次要先用吸奶器吸出來再瓶喂。那好累的。就想想12點之后的睡眠,先是被3小時3小時的打斷,然后娃哇的一聲餓哭了,第一時間,想著給娃上奶,好了,得先擠,這沒有個10-20分鐘完不成。那先上奶粉,加水、加奶粉、搖勻、靜置、哄喂、洗奶瓶。現在有了恒溫器,水溫還好控制。如果是熱水的話,就水的問題都要費一會兒功夫放涼。而這個過程中,娃的哭聲不會停的。而如果是母乳,塞乳頭給寶寶吸就ok,完全可以繼續睡覺,至少是休息。
而我盡管看到相關的理論說產后2小時是最好的開乳時間,卻一直被動等著醫生抱寶寶過來,而我生產的某立醫院根本沒有此等服務。我也想當然地認為奶過兩天會有的,為了不餓著娃,先給娃喂一些葡萄糖頂餓。盡管理論知識也說了,娃一歲前飲食要忌鹽,很少有說忌糖的,但是原理一樣,都是要避免味道過重的飲食,過咸過甜都對娃的腎臟發育很不好呢。并且用的工具還是勺子。
其實真的等到現在來看這件事,帶勺子并沒有大的罪過。只是過來人表達的意思是,一開始就要讓娃多吸吮,奶是娃自己帶來的口糧。如果實在覺得不夠,要喂幾口奶粉,用勺子,以避免乳頭混淆。而其實寶寶前面幾天的胃容量只有彈珠大小,即便吸吮時沒有流出奶,實際也是有吸到初乳的,完全夠量。并非只斷章取義認為在沒有奶流出來之前,就完全沒有奶,需要用勺子喂奶粉或其他東西。這里的錯誤就是會把娃天生打娘胎里面帶出來的吸吮反射破壞了。那就不單單是乳頭不會吸吮,連奶瓶都不會吸。
供需平衡的前提是“產地安全”
每個新產婦都是不容易的,其中的不容易,來自“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媽媽與婆婆憑著過來人的經驗,以愛的名義,喜歡做這么幾個判斷:
“奶脹了嗎?生完一天一般就會有奶的。等到奶脹起來之后就不得了,到時會疼到發燒掛針的。身邊的某某某就是奶脹結硬塊,直接進醫院。......”
“還沒有奶啊。”
“奶不夠吧。”
“趕緊給娃喂奶粉吧,一定餓壞了!”
“堵了吧!都跟你說產后24小時肯定有了的。”
“用輔助奶嘴怎么行!這多麻煩啊!人要吃力的。“
“奶多起來了嗎?某某某奶多得會噴”
。。。。。。
這些話,對于沒有經驗的頭胎新媽媽來說,都是“挾關愛以恐嚇”。像我等稍微沒有定力,剛好又沒有相關理論知識儲備的,不單單被奶脹給折磨,這些語言又加重了心理負擔。然后做出最錯誤的決定,讓所謂的過來人幫忙開乳。若過來人非專業人士,只知道熱敷、暴力揉搓、死命擠乳頭、把吸奶器當神器,請一定一定花300塊,請個靠譜的催乳師吧。不知道三十年前的女人,在技術相對不成熟的環境下,是如何忍受暴力揉搓開乳之痛的,但是開宮口的“生無可戀”是我對這種罪行的最貼切描述。
因為媽媽們的節儉,或更應該說是我的節儉,確實已經流出來一些乳汁了,覺得叫催乳師浪費,奶脹之后,也沒有及時叫催乳師。而寶寶因為用了勺子,根本不會吸奶。只好上了吸奶器,豬隊友為了加強效果加大了吸的力度,所以不單單是脹奶之痛導致類似發熱之后的暈厥感,這個時候乳頭也被吸奶器吸腫了。(吸奶器用最低檔幫助排空就可以,如果乳頭疼了,就停掉,千萬不能蠻干啊!)感覺秒秒鐘要高燒,才叫了催乳師。
為什么說專業的錢還是要給專業的人賺。催乳師來了后,通過經脈的按摩,舒緩了脹奶的痛,剩下的就是讓寶寶多吸。因為寶寶用了勺子不會吸,根本就沒有力氣吸,或者準確說是不知道要用力氣吸,催乳師推薦了輔助奶嘴,類似于奶瓶的奶嘴,還特地把奶嘴的孔開大了,為了方便寶寶吸。還說如果寶寶吸一小會就要睡的話,就稍微用指腹刺激寶寶的腳心。后面我發現摸寶寶的耳朵、拍拍寶寶的小PP、搓搓寶寶的手掌心都可以讓他清醒一點。
悲催的是,月子快結束的時候,發現左邊乳房乳暈下面有一個小腫塊。腦子再次進水,覺得熱敷,然后揉搓會化開這個腫塊。剛好這個時候寶寶黃疸的事情,因為被測出來的指數嚇到,心神有些恍惚,沒有理會腫塊的事情。等再注意到的時候,就是一半的乳暈底下都有一個硬硬的腫塊。這個時候,再次想起了催乳師。因為腫塊的位置特殊,不能外敷。先是上門兩次用手法疏通經絡,將腫塊打散到乳暈周邊。再讓喝中藥,截至今天第7天,每天喝至少5小碗的藥,腫塊依然沒怎么消。不知道喝完10帖中藥會不會好,實在不行,估計還需要再叫催乳師來看一下。
過來人的經驗
信心比黃金更貴,相信自己的母乳是夠的,堅持母乳喂養,畢竟奶粉也是盡可能地去接近母乳的成分配比。當然,如果母乳實在不夠,先加一些奶粉也是可以的,比餓著寶寶要好。然后追奶,讓母乳多起來。
多喝熱水。這個其實是自我感覺,雖然也有看到訂閱號相關的理論知識,說是多喝水,才能讓乳汁暢通,畢竟母乳里面最大的成分也是水。
讓寶寶多吸吮,這個無需廢言。
戒懶。及時排空乳房很重要,千萬不要忽略脹的感覺。每4個小時要排空乳房,即便此時寶寶在睡覺,或者一只乳房已經滿足寶寶的胃口。都要及時排出,謹防堵脹。我能理解有時候半夜能多睡會就多睡會的心情,但是真的,為了寶寶的口糧,為了母體的安康,這個動作必須要做啊。
不要熱敷。記住“熱脹冷縮”原理。熱敷會讓奶脹加重。
敏感部位的保養真的很重要。能花點錢解決的,都不是大事情。不要等到情況惡化,再回頭來后悔。一開始沒有一個新媽媽知道奶脹的感覺,那就讓寶寶每3個小時吸一吸。也沒有新媽媽知道怎么樣算是排空了乳房的奶,等寶寶吸完后用手按按是不是軟蹋蹋下去了,至少要感覺不脹。其他時候自己多摸一摸,謹防有硬塊。敏感部位的痛是難言的,但是等到嚴重了,那就是費神費心費錢的事情。
少吃垃圾食品,這個是聽催乳師說的。垃圾食品的殘渣會像果凍一樣流通在各處血管,也不會放過新媽媽的乳腺管,很容易造成堵塞。當時聽到這條理論,我是不接受的,難道作為一個女人,要從小忌口?但是既然專業的老師,都說了,少吃能少堵,那我們暫且為了免受一些痛苦提前做一些準備吧。
疼是躲不掉的。乳頭是敏感脆弱的位置。寶寶吸的時候用力,造成乳頭拉伸皸裂甚至出血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可以提早學習正確的“銜乳姿勢”來減少一些痛苦。但是完全避免怕是不可能了。實在怕疼,用一用輔助奶嘴,我覺得也無可厚非,多少緩解一些。
愿所有的新媽媽能提前儲備關于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少受罪。母體康健,寶寶才能健健康康地長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