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傘的孩子必須拼命奔跑
電影主人公麗茲,從小生活在毒品、艾滋、饑惡的貧民窟里,父母都是癮君子,母親不僅吸毒,還精神分裂,眼睛失明。小姑娘8歲開始乞討生活,本該在接受母親照顧,享受母愛的年齡,她卻像大人一樣照顧父母,母親仿佛是她的女兒。
風雨中,父母沒有為她撐起成長的保護傘,她必須自己拼命奔跑,他從小就懂得了拼命奔跑的道理,并且學會了拼命奔跑。
反思:
當我們從小為我們的孩子撐起一把無微不至的大傘,是否已經遮擋了孩子的視線,磨滅了孩子拼命奔跑的勇氣,限制了孩子拼命奔跑的能力?
父母的傘還能為孩子撐多久?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當我們的傘已經不能為他完全遮風擋雨的時候,他是否還有拼命奔跑的勇氣和能力?
沒有傘的孩子要學會為自己撐傘
她邊流浪邊讀書。她用真誠獲得了中學考試機會,她邊打工,邊讀書,從17歲開始,決心用2年的時間完成4年的學業。當初老師告訴她:一年10門課,用兩年讀完四年的課程,這不太可能,你會把自己累死的。她回答:不,這才是活著。
麗茲父母的角色缺失,使得她與母親的角色實現了互換,成就了她的責任與擔當。她所經歷的磨難和鍛煉,成就了他超出一般常人的心智能力。
反思:
我們做父母的應該什么時候收起我們的保護傘?我們怎么做才可能讓孩子在內心撐起那把獨立的傘?
上帝不會虧待拼命奔跑的孩子
她通過自己拼命的努力成為班上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所以獲得了免費去名校參觀的機會,后來她決心考哈佛,結果她又做到了,并且獲得了1996年紐約時報的每年12000的獎學金。
為什么她那么幸運?苦難的生活讓她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因為她沒有退路,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他的經歷讓世界感動,她拼搏的精神永遠值得獎賞。
反思:
我們要不要給孩子留后路?我們如何才能斬斷孩子的后路,讓他義無反顧的向前沖?
拼命奔跑的孩子無怨無悔
當有人問她怎么看待自己的母親?她真誠地說:我一直都愛著我的媽媽,無論何時何地,我一直都愛著她,盡管有的時候連她自己都忘記了,但是我一直都愛著她,自始至終。她并不是不想成為一個好母親,只是無力給予。
為什么這個真實存在的主人公,擁有一對非常不稱職的父母,卻至始至終都在感恩而并非抱怨呢?因為他從小無傘可依,成就了她獨立而強大的人格,她能夠站在一個更高的緯度上來看待這個世界,能夠對他所擁有的一切懷有感恩之心。
反思:
當我們一直為孩子撐起成長的保護傘,孩子會滿懷感激而自立自強嗎?當我們的保護傘不足以為孩子遮風擋雨的時候,孩子會無怨嗎?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如何才能夠華麗的退出,讓他自己撐起那把屬于自己的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