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
就是讓生活閱歷不斷的豐富
我們讀書、看視頻、交友、做事等……都是為了讓我們接觸的世界更豐富。
讀書該怎么讀?
我不管你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吹牛還是考試,是為了泡妞還是求知……無所謂,但你真的會讀書嗎?什么快速閱讀,什么三天讀完一本書,都是扯淡,應該只字不差的仔細反復讀,只到你已經把書本上的知識內化為你能實際踐行的能力。
視頻該怎么看?
不是讓你喜怒哀樂,應該在你心有所感的時刻,即可暫停,并且記錄下來,為什么會讓你哭,為什么會讓你笑,有那些好的詞句需要摘錄,有那些心里變化,是如何產生的?我該在什么時間,什么環境,對什么人,能用上這個技巧及表達方式。一個60分鐘的視頻,也許你需要花費一天的時間,但這才是積累。
交友該如何交?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季氏第十六)我們應該已積累的目光看待每一個人,不僅要交益友還要交損友,好人都一樣的好,賤人卻是各有各的賤。你會發現賤人反而讓你成長的更快。交友還是要真誠第一,不能違背任何道德規范。
做事該如何?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做不同的事,積累不同的閱歷,形成不同的見解,能給我們帶來新的景色,新的視角,新的感悟。所以我們要“花園作死”。當然要注意一定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不耽誤本職工作的事。
比如海明威,離過四次婚,離一次出一次世界名著。
這可不是讓你去離婚,千萬別曲解了我的意思。
一個人對于一個世界的認知,就好比是一個游泳池。
游泳池的容積,就是這個人的意識形態的總和。
人的意識形態的總和是由什么決定的呢?
是由這個游泳池的蓄水量而決定的,也就是由泳池的長、寬、深、而決定的。
長
就是你生命的長度
九十歲的人從概率上講肯定比九歲的人懂得多。
老話有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就是這個意思。
農耕時代,更年長的人意味著更豐富的經驗。對于家庭的農業生產,經驗至關重要。
但光談長度,那純屬耍流氓,我們總不能到了六七十歲了,才能發揮我們自己的作用吧。
寬
就是你生命的寬度
單位時間范圍內,你所經歷事情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有些人可能當了一輩子農民,他一輩子只干一件事種地。
有些人可能每年做十件事,可能今天當的是江洋大盜,明天確跑去當教書先生了。他每年做過很多事。
那么他的輸出和表達從概率上來講,肯定比一輩子就只做一件事的人多得多。
看看李笑來做過多少件事就知道了,否則怎么會有《七年就是一輩子》
比如:讀書,美國,每人每年平均讀書8本,韓國每人每年平均讀書11本,中國人是4本。
你連書都看不過人家韓國人,你憑啥說人家名族,只知道啤酒炸雞,整容,娛樂,那么浮夸?
你一年只看4本書,人家一年能看十多本,那么他的感知,看法,和廣度肯定比你多的多。
經歷的不同的事,多角度的看事情,看一個事物的角度與方法也比較豐富,這就是寬度。
深
就是你生命的深度
既有時間范圍內,經歷的單位事件上你所投入的注意力和思維強度。
有些人可能經歷的事多,但是麩皮潦草過去了。
有些人做一件事兒,但把這一件事兒琢磨的卻非常透。一次經歷頂別人五次。
還拿讀書做比方,很多人都估計想不起來你讀的上本書的書名,作者,更不知道自己讀了那些有用的內容,這樣的讀書是不是麩皮潦草的就過去了,你真的在積累嗎?真的有用嗎?人家煙草專賣局局長韓峰,玩個女人都還做日記呢,你呢?好好反思一下吧。讀書一定要反復讀,反復看,反復思考,反復理解,反復自我測驗,否則還不如不讀。
還比如說:有些人說我不會談戀愛。我就問:談過幾次啊!說談過五次。
為什么五次都搞不明白談戀愛這件事,那有毛用。
后來詳細一問,才知道,他每談一個,就麩皮潦草談過兩三天就不談了,那樣一點感覺都不會有。有些人只談了一次戀愛,這一段感情學會了愛與被愛,呵護、照顧、關懷,尊重,感受,感知……這不就成了嗎?
這就是單個事件里,單位時間內的強度不一樣而造成的。
長、寬、深
三者關系總結
1.想辦法延長自己生命的長度,比如鍛煉、養生、控制情緒……
2.在既定的生命長度范圍內,擴展生命的寬度,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什么都應該去嘗試,且抱著試錯的心態,讓自己始終充滿好奇感。不是有句諺語:在發現王子前,你得親吻無數個青蛙。
3.在單個生命的寬度內,用心挖掘,注意力集中,全神貫注,并且增加自己的思維強度,而后一定要做記錄,整理,總結,深刻理解并輸出,讓這些感受固話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們如何讓自己的積累更豐富,本質就是,在既有時間范圍內,盡可能增加你所經歷,獲取的信息的多樣性,同時在每單個事件中,加強自己總結整理,反思單個事情的,思考強度和整合能力。讓你在有限的時間范圍內,經歷更多的事兒,而且每個事兒,想得更深刻,這就是積累的本質。
—THE END—
勤思善悟
上網以后,我們把信息當做了知識,把收藏當做了學習,把閱讀當做了思考,把儲存當做了掌握。把自己的閱讀器和硬盤塞滿,卻依舊覺得饑渴難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