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01
? ?洛克曾說過“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全的身體”。曾經的我以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孩子在幼兒園里不要受傷、不要磕著碰著就行了。兩年多的大學時光讓我知道了我原來的想法是錯的。作為一名幼師,在保證孩子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不過理論是理論,我并不知道在遇到實際情況時我會怎么做。
? ? ? ?九月份我剛進入幼兒園,懷著一種期待與忐忑的心情,由于我剛來并不知道要做什么,于是處于一種很茫然的態度,不過我想我最起碼應該是要懷著一顆關愛孩子的心。于是在那天早上孩子入園的時候,我向他們投以很溫暖的笑容。可能孩子們感覺這個老師還不錯,于是有一個大膽的小男孩沖上來抱了我一下,我瞬間感覺自信心爆棚,也對這個小男孩多了一份關注。
? ? ? ?這個“幸運”的小男孩叫小煒,剛來的時候,我以為這個小男孩應該是和班里的小孩子友好相處、也比較聽老師的話(原因是他會對我這個剛來的老師很友好)的那種孩子,只是在長時間的相處下來,我才知道我剛開始的想法太片面,這并不是一個我所認為的孩子。
? ? ? 因為我一直本著“熱愛孩子”的原則,所以我可能給孩子們的印象是比較和藹、好說話的。雖然班里面的孩子都比較喜歡我,但是我的威信力還是不夠的,孩子們都不怕我。
? ? ? ?一次快到放學的時候,主班老師想讓我鍛煉鍛煉。于是,她讓我組織好孩子們的放學活動,她在教室門口等待家長來接孩子。我想我終于能大展身手了,把我在學校所學到的知識都運用上,可是現實給了我當頭一棒,那個被我過度關注的小男孩,表現得特別“活潑”,他帶著他身邊的幾個小朋友一起在說話,已經影響到了我的組織,我想這就到了我樹立威信的時候,于是我批評了這幾個孩子,卻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他們說的還是說,我感覺很迷惑。因此放學后我詢問了主班老師出現這種情況她是怎么做的,她給我說,你要從積極正面的方向去引導他,而不能一味的指責。聽到這里我突然想起了上課時候老師講的斯金納的“強化理論”(認為人或動物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會采取一定的行為作用于環境。當這種行為的后果對他有利時,這種行為就會在以后重復出現),我正可以運用我所學的和實際結合起來。于是,我想了一種方法。
? ? ? 到了第二天快要放學的時候,等我再次發現小煒在搗亂時,我就過去給他說“小煒,你要是在老師規定的時間里保持安靜,老師會在放學的時候獎勵你一個小貼畫”(因為小煒比其他孩子活潑,因此我對小煒的要求比其他孩子低),小煒一聽完我說的話立刻端正的坐在那兒,也不說話。于是,我也兌現我的諾言,在放學的時候獎勵了他一個小貼畫,他還主動的問我“老師,是不是我以后坐的端正就會有小貼畫?”我給了他一個肯定的答案。只要后來他坐得端正,我就會給他小貼畫,到了后來,我已經不用給他獎勵他就已經養成了一種好習慣,對此,我很高興,因為我用我學到的知識幫助了一個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 ? ?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而更沒有兩個相同的人。因此,對待孩子,我們要學會因材施教,對于不同的孩子要找到適合他們自己的方法,這樣才能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