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視電影為目前最大愛好的我來說,前段時間的《大魚海棠》身邊人人議論,各種推薦,我忍住了。可上周末還是沒有忍住一部片子,因為它的題材太好,光看名字就讓人浮想聯(lián)翩、無限遐想,它就是剛剛上映的——《封神傳奇》。
昔日世界電影三駕馬車——美國的科幻、韓國的愛情、中國的功夫。如今科幻、愛情還是那樣的火,可我們的功夫片卻日漸萎靡,似乎在衰敗。
為什么?
根本在于沒有突破。
美國科幻有突破,盜夢空間已經(jīng)在探究神秘的夢境;星際穿越都在玩時間概念,三維、五維空間也開始涉及……美國科幻片,總會讓人大呼過癮。每次都會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和預(yù)期。
韓國愛情片也一直保持著高水準,讓人看一次驚訝一次、也驚喜一次,大呼編劇天才,總會不由感慨:中國怎么拍不出這樣的片子?
我們的功夫片呢?古代的、近代的、現(xiàn)代警匪的都演遍了,成龍式喜劇功夫也看膩。沒有好題材了。
當(dāng)然,李連杰、成龍、甄子丹等功夫明星相繼退出一線,后輩卻還沒有接上,這也算一個理由,但最主要的還是沒有好的題材突破,沒有了新意。
功夫片真要衰敗了嗎?
直到這幾年,我們看到神話片,有了點希望,它似乎會是一個突破口。
國外的神話片就是甩甩鞭子,拼拼肌肉,神話故事也沒有我們的體系完整。反觀我們,不光題材廣、群眾基礎(chǔ)好、電影市場也是最大的。相信有功夫和3D技術(shù)的加入,中國神話題材電影一定會不錯。想想都酷炫,值得期待!
可是無奈,從這兩年的神話片現(xiàn)狀來說,還真是拍一部毀一部。前有《西游記之大鬧天宮》《西游記之三打白骨精》,現(xiàn)在又多了一部《封神傳奇》。我們的心情是這樣的——進影院時很期待,出影院時巨失落。最后也只好無奈的說:“原來沒有我想象的那樣好!”。
為什么我們總拍不好神話片?
1、觀念作怪,太過炫技
中國電影市場巨大,電影人很聰明,他們似乎知道我們最想看什么。
“不就是喜歡看看3D電影效果嗎?那好,一切都開始3D化”
于是乎電影開始沒有一點實景了,全是那種做出來的場面。這點《封神傳奇》最明顯。給人感覺不落地、很機械化。并且這次的建筑風(fēng)格,完全沒有東方神話的感覺,完全西方化。
造型就更夸張了。范冰冰飾演的妲己有九個神奇的鋼尾巴;申公豹也變身超人,頭盔有隨時防彈的既視感;楊戩成了穿緊身衣的黃金甲戰(zhàn)士。這種鋼鐵般的東西一出來,立馬就沒有了仙氣或者妖氣,神話片立馬變成偽科幻片。看這樣的神話,真不如去看動畫片,讓人跳戲!
2、只想著用大牌,嚴重忽視故事打磨
電影市場繁榮,很多熱錢都涌了進來,投資人想很快見到收益。都在仿效《大鬧天宮》和《三打白骨精》在商業(yè)上的成功!于是乎最多的錢花在請明星上,劇本打磨嚴重有問題。
講的故事總感覺欠缺些什么。既不甘心還原本來故事,尋求新意又沒有突破。像這次,一部好好的“武王伐紂”變成了“雷震子帶我飛”。人物還沒立起來,就草草進入感情線,感情線還沒講深,就最后炫技大決戰(zhàn)。
再就是,挑戰(zhàn)大家的認知底線。申公豹是雷震子就可以打死的,又是妲己可以輕松救活的,轉(zhuǎn)身可變成綠巨人;妲己是可以給姜子牙用逆生咒的;哪吒和楊戩額頭都似乎開了天眼……
戲中唯一的感情戲,也很敷衍。向佐這個雷震子遇到一個會失憶的女朋友,這是copy《初戀50次》嗎?關(guān)鍵是感情線還未展開和講深,就到結(jié)局,導(dǎo)致最后的為愛犧牲顯得很乏力,難以感動人。
“誰讓你看劇情了,人家明明讓你看明星來的。”友人如此說。
《三打白骨精》請來了鞏俐、郭富城、小沈陽、馮紹峰;《封神傳奇》有李連杰、梁家輝、許晴、范冰冰、古天樂、黃曉明、文章、楊穎、祖峰等。個個都是大咖,號召力確實有,但就是故事不好,場景造型很怪,又有什么意義呢?電影本來是件人為故事服務(wù)的事,如今卻反了過來。
一個沒有故事、特效敷衍、不尊重歷史的電影,談何突破;一堆耀眼的明星去演個空洞的劇本,又有什么意義。我們只看到:電影變得越來越兒戲,也越來越讓人瞧不上了。
電影還是回歸初心的好——好好造一個夢。要么給人一個好故事,要么給人一次驚艷的視聽體驗。做不到這兩點,還真就不如去好好做個動畫片。沒有指責(zé),更不是惡意吐槽,真心希望看到更好的國產(chǎn)電影,也別辜負這么好的市場跟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