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一個人出遠門的的時候,在心里有點期待,畢竟要看到外面的世界了。還有些不舍,長這么大還沒離開過母親。
母親一直在嘮叨,聽著她的嘮叨,我心里像堵了一塊石頭,明天就聽不到了,眼睛有濕濕的感覺,像有霧飄過來,我努力眨眨眼睛,把眼前的霧去掉。
媽媽一邊收拾著東西一邊還在說:“在家千般好,出門事事難,在外面不比家里,還有,不要由著性子,在家里都不和你一般見識,在外面就不同了,都是天南海北湊到一起的人,話到嘴邊留三分,要記住禍從口出,少說話多干活,做事不要斤斤計較,只要力所能及就盡力去做,要記住,人沒有累死的。不要占人家便宜,占小便宜吃大虧,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做人上也不能占小便宜,時間久了,會沒有朋友的,”。
好了,記住了,我都這么大了,又不是小孩子,會有分寸的,我小聲嘟囔著。
母親還在幫我整理著衣物,一件一件疊好放進包里,像你這么大的孩子都這么說,覺得自己是大人了,唉!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你什么時候出門不讓我擔心,你就真長大了。
也難怪母親不放心,除了去幾里地外的鎮上趕集,從來沒出過遠門,這次要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工作,母親能不擔心嗎?所以只要能想到的都給我備齊,大到換季的衣服,小到洗漱用品,一應俱全,嘴里還自言自語,還缺什么呢?聽沒人答腔,就和我著急,給你準備東西,你也不著急,快幫我想想,還需要帶啥。好了,帶的夠多了,缺什么我自己會買,拿這么多東西多沉。沒想到,最后母親想到的竟是一個針線包。
走的那天,清早起來,母親向往常一樣開始一天的勞作。先打掃院子,把院子角落里的雜草拔干凈,再喂豬喂雞,然后燒火做飯,看似和平常無二,可我知道,那天不一樣,母親沒有像平時那樣,大聲呵斥著,你這調皮的豬,別貪玩快點吃,那天就是默默的干活不再嘮叨,我心里清楚,母親只是裝做若無其事。
母親真的沒有送我,只送我到門口,說了句,到了給家里打個電話,就轉身回去,看著母親的背影,我突然冒出抱抱母親的念頭。母親進了家門,我只好失望的走了,此時此刻多想再聽幾句媽媽的嘮叨,哪怕是罵我幾句也行。等我走出去很遠,下意識的再回頭看的時候,卻看見母親站在門口孤零零的身影,一直望著我遠去,母親的身影離我越來越遠,我再也抑制不住眼里的淚。
坐了接近一天的火車,終于到了。母親好像跟在我身邊似的,沒等我舒展一下被困了一路的手腳,就打來電話,問到了嗎?路上順利吧!吃點東西,好好歇歇,明天好上班。這就是母親吧,孩子走到哪里,牽掛就到哪里。
換了新環境的我對一切充滿了好奇,新的工作,新的同事,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嶄新的世界,而這多姿多彩的世界也暫時沖淡了對家的思念,忘記給母親打個電話報平安。
母親在焦急中等了兩天,得不到消息又牽腸掛肚,我接到電話的時候,已不是和風細雨了,劈頭蓋臉一頓臭罵,不知道打個電話嗎,你在那怎么樣也不說一聲,說幾句話的時間都沒有嗎。我連忙陪著笑臉說,沒事,我很好,謝謝媽,讓你擔心了。別這么嬉皮笑臉的,以后讓我管你我都不管。
怎么會呢?母親怎么會對孩子置之不理呢?始終以孩子的憂而憂,樂而樂,孩子永遠占據著媽媽心里最重要的位置。
在以后的日子里,母親還是一如既往的嘮叨著。聽說馬上要降溫了,記得加衣服,你從小體質不好,別感冒。明天有大風,路上注意點,就這樣,我在哪個城市,母親就關注那里的天氣情況,第一時間把牽掛送來。
母親牽掛著我們的點點滴滴,冬天怕我們冷,夏天怕我們熱,孩子的健康平安就是母親最大的心愿,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年輕的我們總把母親的牽掛當成嘮叨,還會不耐煩的說,好了,知道了。如果有開心的事和母親分享,能感覺出電話那邊的喜悅,我開心母親比我還要開心。
不管孩子多大,在母親眼里都是孩子,只要離開母親的視線,就會給母親留下無盡的牽掛。
能有母親牽掛的人,就是最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