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流”?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指的是當人們沉浸在當下著手的某件事情或某個目標中時,全神貫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而體驗到的一種精神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你的效率很高,并且在事情完成之后有一種幸福感。它由積極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在2004年提出,認為它就是人們獲得幸福的一種可能途徑。
心流有什么用?
現在的人處于兩種不幸福的狀態,不是因為生活平淡而覺得無聊,就是因為壓力太大而焦慮,而“心流”理論恰恰能對抗這些不幸福的體驗,從而給我們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提升生活質量。
米哈里將人們進入心流時的狀態描述為:“你感覺自己完完全全在為這件事情本身而努力,就連自身也都因此顯得很遙遠。時光飛逝。你覺得自己的每一個動作、想法都如行云流水一般發生、發展。你覺得自己全神貫注,所有的能力被發揮到極致”
什么樣的人才能達到幸福的境界?
?從生活中得到的快樂,歸根結底取決于心靈如何過濾和闡釋日常體驗,只有學會掌控意識的人,才能決定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而達到幸福的境界。所以追求內心的和諧,只能從掌控意識入手。只有做自己意識的主人,才有幸福可言。
如何控制意識?
通過鍛煉控制自己的意識,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武志紅有個問答課,題目為:頭腦該是仆人,而非主人。記住要看一下)
你接受到的信息跟既定目標是匹配的,這時候精神能量就會源源不斷地涌現,你再也沒有擔心的必要,也不用懷疑自己的能力,所以能夠保持意識的有條不紊,這種積極的反饋能夠使你投入更多注意力,照顧內心跟外在環境的平衡。
【案例】
一個小伙子愛上一個姑娘,為了贏得姑娘的芳心愿意做任何事。但拼命工作擠占了他每周固定的登山時間,當登山隊友因為他老是不參與集體活動而抱怨時,他又會產生在姑娘與閑適生活中做選擇的新念頭,他的目標會不斷隨著新出現的情況而變化。對這個小伙子而言,賺錢是他維持內在秩序最重要的一環。但他的注意力必須騰出來消除危機,這些消耗了他大部分的精力,他處理工作的注意力也就減少了。這個時候,他實際上已經進入了心理學上所謂的“內在失序”的狀態,也就是注意力被迫轉移到了錯誤的方向上,不再朝著既定的目標努力,精神能量也就難以凝聚。
心流出現需要哪些條件?
清晰的目標、即時反饋、挑戰與能力的配合創造了心流體驗。
1. 清晰的目標
當人們面對一個清晰的目標時,就會采取一些手段,來達成這個目標。比如登山者,會給自己設置登頂的目標,這樣他才會知道該組織什么裝備、走哪條路線,為可能遇到的困難做準備。這時候,人的內心就是明晰的。
2. 即時反饋
即時反饋,能夠讓你不至于渾渾噩噩,時刻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3. 挑戰的難度和能力的匹配
高能力做低挑戰的事容易無聊,低能力做高挑戰的事容易焦慮。而在焦慮和無聊之間,有一個神奇的空間,人在其中很容易進入專注狀態,這就是心流通道。
在目標明確、能夠得到即時反饋,并且挑戰和能力相當的情況下,也就滿足了創造心流的三個條件,人的注意力會開始聚集,逐漸進入心無旁騖的心流狀態。此時的你,已經達到了身心合一,絲毫容不下無關的念頭和情緒,甚至連自我也消失不見,但感覺卻比平時強烈,過去2小時就好像只過了2分鐘,不論做什么事都會價值百倍,因為做事本身成了目的,這是一種極致的體驗。它就像一塊磁鐵,吸引你發揮高超的技巧,主動迎接挑戰。
<待補充更新完善>